[1] |
高彦芳, 王晓阳, 任战利, 陈勉, 姜海龙.
克拉玛依陆相油砂注水过程中的剪胀诱导渗透率模型
. 石油钻采工艺,
2021, 43(2): 244-249.
doi: 10.13639/j.odpt.2021.02.017
|
[2] |
李伟峰, 刘云, 于小龙, 魏浩光.
致密油储层岩石孔喉比与渗透率、孔隙度的关系
. 石油钻采工艺,
2017, 39(2): 125-129.
doi: 10.13639/j.odpt.2017.02.001
|
[3] |
刘浩, 蔡记华, 肖长波, 王济君, 陈宇.
热处理提高煤岩渗透率的机理
.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4): 96-99.
|
[4] |
卢修峰, 邱敏, 韩东, 夏志学, 黄坚毅, 邢丽洁.
低渗透薄互层多级分压简捷工艺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3): 113-115.
|
[5] |
李善维, 刘战营, 焦双志, 李薇, 王再兴, 孙玉英.
留西低渗透砂岩油藏压裂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4): 95-98.
|
[6] |
薛永超, 程林松.
不同级别渗透率岩心应力敏感实验对比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3): 38-41.
|
[7] |
罗瑞兰.
关于低渗致密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问题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2): 126-128.
|
[8] |
李传亮.
储层岩石的压缩问题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5): 120-124.
|
[9] |
隋胜利, 李沈阳, 张克永, 宋社民, 于淑华, 魏艳芳.
二连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重复压裂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2): 105-108.
|
[10] |
付静, 周晓君, 孙宝江, 张洪茂.
低渗裂缝性油藏渗透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2): 69-71.
|
[11] |
张风义, 岳湘安, 庞宏伟.
低渗透砂岩储层压力敏感性对开采速度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29(1): 69-7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7.01.020
|
[12] |
王建国, 何顺利, 兰朝利, 刘广峰.
低渗透气藏无阻流量的另一种求法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28(6): 61-6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6.019
|
[13] |
罗瑞兰.
对"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观点的质疑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28(2): 78-8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2.024
|
[14] |
李传亮.
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问题——答罗瑞兰女士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28(6): 86-8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6.028
|
[15] |
马洪兴, 史爱萍, 王志敏, 冷淑玲, 王小鹏.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锁伤害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26(4): 49-5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4.04.017
|
[16] |
范学平, 吴宏.
近井地应力场及其对渗透率的伤害
. 石油钻采工艺,
2001, 23(4): 42-45,84,8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1.04.015
|
[17] |
朱文, 朱华银.
支撑剂裂缝渗透率差异及其优质问题对压裂后经济净现值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1996, 18(4): 85-8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9
|
[18] |
余维初, 孙天锡, 李淑廉.
渗透率梯度测试仪的研制
. 石油钻采工艺,
1995, 17(5): 82-86,8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5.05.019
|
[19] |
石步乾, 周蔚云, 王元第, 司光礼.
确定油井污染带渗透率及各种表皮因子的方法
. 石油钻采工艺,
1993, 15(5): 63-65,7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3.05.013
|
[20] |
陆一真, 张关根, 韩翊云, 喻克强.
安塞油田长6低渗砂岩油层敏感性岩心流动试验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1992, 14(1): 72-8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