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旭, 侯宁, 黎成, 姚雪, 程小波.
抽油机井压差式套管气回收装置
. 石油钻采工艺,
2023, 45(1): 1-4.
|
[2] |
刘崇江, 姚飞, 宋兴良, 刘钰川, 王鹏程, 张平安.
抽油机井可环空测试井筒防喷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22, 44(5): 584-588.
doi: 10.13639/j.odpt.2022.05.011
|
[3] |
邓吉彬.
抽油机井节能优化统一模型
. 石油钻采工艺,
2016, 38(6): 842-847.
doi: 10.13639/j.odpt.2016.06.025
|
[4] |
韩光明, 代兆国, 方圆, 单秀华, 郭睿, 傅新勇.
聚合物驱油井产能规律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37(3): 93-97.
doi: 10.13639/j.odpt.2015.03.021
|
[5] |
郑景珊, 张军, 付国庆, 李秀美, 唐光亮, 薛良玉.
抽油机井自控式套管气回收装置
.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37(5): 126-127.
doi: 10.13639/j.odpt.2015.05.032
|
[6] |
曹瑞波, 韩培慧, 孙刚.
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驱油效果评价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6): 88-91.
|
[7] |
梁亚宁, 王正波, 叶银珠.
主力聚合物驱油藏不同储层见效差异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1): 65-68.
|
[8] |
晏海武, 綦耀光, 张计伟.
出砂抽油机井间抽时间的确定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2): 58-61.
|
[9] |
马宏伟, 刘科伟, 焦明远, 程建丽, 卢玉灵, 张献立.
聚合物驱后注水井防堵分注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3): 46-48.
|
[10] |
刘庆娥, 唐庆, 孙福山, 郭海勇, 王玉荣, 彭远雄.
抽油机井杆、管防偏磨工具优选与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2): 111-114.
|
[11] |
李俊键, 姜汉桥, 陈民锋, 齐翔, 于海英.
聚合物驱效果影响因素关联性及适应性分析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2): 86-89.
|
[12] |
丁美爱, 张贤松, 张晓东.
聚合物驱含水动态规律的ARMAX法建模与预测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5): 93-95.
|
[13] |
张建军, 郭吉民, 王海, 张怀光, 张立会.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29(2): 35-3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7.02.010
|
[14] |
杨二龙, 宋考平.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速度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28(3): 45-4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3.014
|
[15] |
敬蜀蓉, 李鑫, 倪国强, 高仁安, 陈晓江.
抽油机示功图无线测试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26(4): 79-8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4.04.025
|
[16] |
梁跃东, 任刚, 朱君, 韩洪升, 陈凯, 王洪滨.
抽油机井偏磨防治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25(2): 76-7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22
|
[17] |
宋洪才.
油层渗透率及厚度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1999, 21(1): 100-10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9.01.025
|
[18] |
李结实.
抽油机井合理套压值的定量计算
. 石油钻采工艺,
1991, 13(2): 67-7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2.014
|
[19] |
汤习俭, 崔乃林.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的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1991, 13(2): 75-7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2.015
|
[20] |
庞振国, 袁秀明.
抽油机井的声测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1990, 12(6): 63-6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0.06.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