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江, 蔡萌, 赵骊川, 师国臣, 林忠超, 何庆.
大庆油田化学驱上下返机械封堵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 石油钻采工艺,
2022, 44(5): 648-654.
doi: 10.13639/j.odpt.2022.05.022
|
[2] |
朱振坤, 李海成, 高光磊, 马珺喆, 李建云, 舒红宇.
大庆油田化学驱分层注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石油钻采工艺,
2022, 44(5): 642-647.
doi: 10.13639/j.odpt.2022.05.021
|
[3] |
邱亚东, 徐晓宇, 李海成, 韩宇, 马珺喆, 唐俊东.
化学驱连续监测及自动测调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22, 44(5): 660-664.
doi: 10.13639/j.odpt.2022.05.024
|
[4] |
王力.
甲烷气渗流作用对煤岩强度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17, 39(2): 158-162.
doi: 10.13639/j.odpt.2017.02.006
|
[5] |
郭小哲, 周长沙.
基于滑脱的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及产能预测
.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37(3): 61-65.
doi: 10.13639/j.odpt.2015.03.014
|
[6] |
吴志伟, 岳湘安, 赵方剑, 刘青, 李晓胜, 张立娟.
无碱二元体系在孤东七区油藏流变性和界面活性分布
.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6): 82-84.
|
[7] |
郭小哲, 王福升, 胡广文.
井底产量受压缩系数影响的弹性不稳定渗流特征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4): 59-61.
|
[8] |
赵岳, 樊洪海, 李宁.
新疆迪那区块高温水泥浆流变性应用评价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5): 29-32.
|
[9] |
匡韶华, 蒲晓林, 罗兴树, 廖天兵, 陈光兵, 徐博滔.
超高密度有机盐钻井液流变性和滤失量控制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2): 30-33.
|
[10] |
陈晓彦.
非均相驱油剂应用方法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5): 85-88.
|
[11] |
何世明, 安文华, 王书琪, 陈勉, 骆发前, 迟军.
渗流对欠平衡钻井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4): 12-16.
|
[12] |
艾贵成, 喻著成, 李喜成, 穆辉亮, 张永海, 王卫国.
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控制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3): 45-48.
|
[13] |
罗建新, 张烈辉, 徐浩, 呼惠娜.
一种确定化学调剖处理半径的新方法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29(3): 69-70,7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7.03.021
|
[14] |
黄河福, 田洪亮, 王瑞和, 步玉环.
影响油井水泥浆流变性的因素
. 石油钻采工艺,
2005, 27(5): 43-4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5.05.012
|
[15] |
康晓东, 覃斌, 李相方, 程时清.
凝析气藏考虑毛管数和非达西效应的渗流特征
.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26(4): 41-4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4.04.015
|
[16] |
王常斌, 魏淑惠, 贾辉.
超声波频率对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26(1): 72-7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4.01.022
|
[17] |
何世明, 刘崇建, 邓建民, 陈英, 刘昌魁, 李辉峰.
温度压力对水泥浆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1999, 21(6): 7-1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9.06.002
|
[18] |
蒋明.
幂律流体在岩心中流变性测定的公式推导与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1997, 19(5): 66-6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7.05.015
|
[19] |
汪伟英.
聚合物驱最佳驱油速度的选择
. 石油钻采工艺,
1996, 18(1): 66-68,7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1.016
|
[20] |
赵学谦.
用管道粘度计测量液体流变性
. 石油钻采工艺,
1993, 15(4): 98-10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3.04.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