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学伟, 田福春, 李东平, 杨立永, 阴启武, 余嵚鑫, 闫伟.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压裂套变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 石油钻采工艺,
2022, 44(1): 77-82.
doi: 10.13639/j.odpt.2022.01.011
|
[2] |
綦民辉, 孙伟, 王倩, 李明忠, 甄怀宾.
射孔参数对薄煤层群压裂起裂的影响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20, 42(6): 745-751.
doi: 10.13639/j.odpt.2020.06.013
|
[3] |
仝少凯, 高德利.
波动注入水力压裂诱发微地震的力学机制及其对压裂效果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20, 42(1): 98-113.
doi: 10.13639/j.odpt.2020.01.016
|
[4] |
王治国, 杨向同, 窦益华, 罗生俊.
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超级13Cr 油管冲蚀预测模型建立
. 石油钻采工艺,
2016, 38(4): 473-478.
doi: 10.13639/j.odpt.2016.04.013
|
[5] |
高大鹏, 高玉莹, 陈晨, 袁贺, 刘天宇, 孙正龙.
低渗油层五点井网水平裂缝直井产能计算方法
. 石油钻采工艺,
2016, 38(1): 77-82.
doi: 10.13639/j.odpt.2016.01.016
|
[6] |
鹿腾, 李兆敏, 韩继超, 林日亿, 高永荣.
页岩夹层及压裂裂缝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蒸汽腔扩展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1): 95-99.
|
[7] |
李文学, 马新仿, 王玉敏.
束缚水饱和度对水力压裂非达西气井产能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3): 35-37.
|
[8] |
张汝生, 孙志宇, 李宗田, 张祖国.
黑油模型和压裂设计软件相结合预测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6): 70-73.
|
[9] |
陈作, 王振铎, 郑伟, 邱晓惠, 孟祥燕.
水力喷砂分段压裂优化设计与施工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3): 72-75.
|
[10] |
王素玲, 董康兴, 董海洋.
低渗透储层射孔参数对起裂压力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3): 85-89.
|
[11] |
苏建政, 张素青.
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对水力裂缝起裂影响的有限元法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4): 63-66.
|
[12] |
郭大立, 赵金洲, 刘先灵, 刘富, 吴刚.
识别水力裂缝参数的自动拟合模型和方法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25(1): 49-5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1.016
|
[13] |
蒋廷学, 汪绪刚, 冯兴凯, 王霞, 周会得.
水力压裂选井选层的快速评价方法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25(4): 49-5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4.017
|
[14] |
张朝相, 黄开林, 王仪.
油套混压工艺技术的改进
. 石油钻采工艺,
1999, 21(1): 53-5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9.01.013
|
[15] |
于国栋, 路大凯, 张应安.
低渗透油田压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1998, 20(6): 74-7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8.06.022
|
[16] |
周海涛, 周玉海.
压差对PDC钻头钻速影响规律的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1996, 18(2): 31-3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2.007
|
[17] |
赵金洲, 郭建春.
水力压裂效果动态预测
. 石油钻采工艺,
1995, 17(6): 55-61,8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5.06.013
|
[18] |
宋洪才, 张继芬, 李传亮.
东河1井生产特征动态预测
. 石油钻采工艺,
1994, 16(2): 77-8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2.017
|
[19] |
李宪文.
80年代国外压裂裂缝测试技术在陕北气区的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1992, 14(4): 51-5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2.04.008
|
[20] |
卢祥国, 任书泉.
裂缝几何尺寸的拟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
. 石油钻采工艺,
1990, 12(3): 47-5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0.03.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