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伤害酸化液的研究和应用

石志英 王新英 桂钦民

石志英, 王新英, 桂钦民. 低伤害酸化液的研究和应用[J]. 石油钻采工艺, 1991, 13(4): 75-78,9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4.014
引用本文: 石志英, 王新英, 桂钦民. 低伤害酸化液的研究和应用[J]. 石油钻采工艺, 1991, 13(4): 75-78,9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4.014

低伤害酸化液的研究和应用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4.01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石志英,女,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兼酸化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新英,女,1950年生。197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工程师;桂钦民,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副主任、工程师。

    石志英,女,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兼酸化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新英,女,1950年生。197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工程师;桂钦民,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副主任、工程师。

    石志英,女,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兼酸化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新英,女,1950年生。197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工程师;桂钦民,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副主任、工程师。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1
  • HTML全文浏览量:  17
  • PDF下载量:  17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5-11
  • 修回日期:  2019-05-11
  • 刊出日期:  1900-01-01

低伤害酸化液的研究和应用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4.014
    作者简介:

    石志英,女,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兼酸化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新英,女,1950年生。197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工程师;桂钦民,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副主任、工程师。

    石志英,女,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兼酸化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新英,女,1950年生。197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工程师;桂钦民,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副主任、工程师。

    石志英,女,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兼酸化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新英,女,1950年生。197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工程师;桂钦民,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专业,现任中原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酸化室副主任、工程师。

摘要: 低伤害酸化液是为了使酸化既能解除油层原有的污染堵塞,又能减少酸化过程中的二次沉淀,以达到保护油层提高酸化效果而研制的一种新型酸化液。酸化液由前置酸和主体酸组成。前置酸依据"同离子效应"理论,使用了HCl/H3PO4+复合添加剂,不仅能有效地溶解无机堵塞物和有机堵塞物,而且保持了较低pH值,可预防难溶氢氧化物沉淀。主体酸由H3PO4/HF+复合添加剂组成,酸液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氟化碳酸钙——磷灰石复盖膜,这不仅保护了砂岩油层骨架不被破坏,而且大大减少了CaF2沉淀生成,使更多的氢氟酸用来溶解泥质,提高酸化效果。实践证明,新酸液具有反应速度较慢、防乳化、防酸渣形成、防腐蚀、防粘土膨胀及助排等特性。经85口油水井的应用,综合成功率达92%。

English Abstract

石志英, 王新英, 桂钦民. 低伤害酸化液的研究和应用[J]. 石油钻采工艺, 1991, 13(4): 75-78,9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4.014
引用本文: 石志英, 王新英, 桂钦民. 低伤害酸化液的研究和应用[J]. 石油钻采工艺, 1991, 13(4): 75-78,9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1.04.0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