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车卫勤, 许雅潇, 岳小同, 罗忠保, 姜维, 杜晶, 赵小勇.
渝西大足区块超深超长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22, 44(4): 408-414.
doi: 10.13639/j.odpt.2022.04.002
|
[2] |
李子丰.
孕育中的三维水平井修正轨道设计的二次函数法和弹性管柱插连法
. 石油钻采工艺,
2020, 42(3): 261-264, 270.
doi: 10.13639/j.odpt.2020.03.002
|
[3] |
张光伟, 乔阳, 高嗣土, 田帆.
全旋转内置式可控弯接头运动特性
. 石油钻采工艺,
2020, 42(1): 45-51.
doi: 10.13639/j.odpt.2020.01.008
|
[4] |
李军, 李东春, 张辉, 王昊.
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造斜能力影响因素
. 石油钻采工艺,
2019, 41(4): 460-466.
doi: 10.13639/j.odpt.2019.04.010
|
[5] |
江波, 李晓军, 程召江, 王飞跃.
一种静止推靠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设计方案
.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37(3): 19-22.
doi: 10.13639/j.odpt.2015.03.005
|
[6] |
李士斌, 王业强, 张立刚, 徐月庆.
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控制方案分析及优化
.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37(4): 12-15.
doi: 10.13639/j.odpt.2015.04.004
|
[7] |
蒋世全, 李汉兴, 傅鑫生, 陈红新, 程载斌, 吴光武.
偏心位移控制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研制及关键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增刊): 1-4.
|
[8] |
胡以宝, 狄勤丰, 李汉兴, 王文昌, 姚建林.
带旋转导向工具底部钻具组合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参数优化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2): 8-11.
|
[9] |
郑德帅, 高德利, 冯江鹏, 张洪宝.
推靠式和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的造斜性能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6): 10-13.
|
[10] |
李龙, 王磊, 王成林, 陈聪, 刘和兴.
Power Drive Xceed新型旋转导向工具在南海西部的首次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5): 24-27.
|
[11] |
周静, 赵毅, 李星, 曹晓, 居迎军.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中振动加速度的消除方法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2): 19-22.
|
[12] |
杨全进, 韩来聚, 葛鹏, 董广华, 刘新华.
旋转导向马达(RSM)控制精度浅析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4): 21-23.
|
[13] |
杜建生, 刘宝林, 夏柏如.
静态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三支撑掌偏置机构控制方案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6): 5-10.
|
[14] |
姜伟, 蒋世全, 盛利民, 付新生, 陈平.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5): 21-24.
|
[15] |
李琪, 彭元超, 张劲松.
旋转导向钻井地面监控系统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29(2): 1-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7.02.001
|
[16] |
赵金海, 赵金洲, 韩来聚, 李子丰, 唐代绪.
推靠式旋转导向钻具力学性能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26(1): 13-1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4.01.004
|
[17] |
苏义脑, 窦修荣, 王家进.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功能、特性和典型结构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25(4): 5-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4.002
|
[18] |
杨剑锋, 张绍槐.
旋转导向闭环钻井系统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25(1): 1-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1.001
|
[19] |
汤楠, 穆向阳.
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控制机构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25(3): 9-1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3
|
[20] |
狄勤丰, 张绍槐.
一种旋转导向工具设计方案及其旋转导向功能的实现
. 石油钻采工艺,
1998, 20(3): 15-1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8.0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