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雪娇, 付美龙, 李亮, 徐传奇, 敖明明.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覆膜型体膨颗粒堵剂卡封机理微观可视化研究及注入参数优化
. 石油钻采工艺,
2019, 41(6): 788-795.
doi: 10.13639/j.odpt.2019.06.017
|
[2] |
汤妍冰, 巫波, 周洪涛.
缝洞型油藏不同控因剩余油分布及开发对策
. 石油钻采工艺,
2018, 40(4): 483-488.
doi: 10.13639/j.odpt.2018.04.014
|
[3] |
李满亮, 周洪涛, 张莹.
塔河油田井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16, 38(3): 392-394.
doi: 10.13639/j.odpt.2016.03.022
|
[4] |
宋正聪, 李青, 何强, 赵想安, 张准行, 王相召.
全通径酸压管柱在塔河油田托甫台区的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14, 36(6): 83-85.
doi: 10.13639/j.odpt.2014.06.020
|
[5] |
高元, 杨广国, 常连玉, 高丽.
塔河油田桥古区块防气窜固井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13, 35(6): 40-43.
|
[6] |
秦飞, 何星, 詹兆文, 欧阳冬, 王瑞.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漏失井堵水工艺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13, 35(4): 97-100.
|
[7] |
荣元帅, 何新明, 李新华.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复合酸压选井优化论证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4): 84-87.
|
[8] |
邢静, 李勇明.
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模型研究及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3): 62-66.
|
[9] |
赵海洋, 林涛, 陈朝刚.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重复酸压可行性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1): 113-116.
|
[10] |
艾昆, 李谦定, 袁志平, 赵立宁, 潘翠萍.
清洁转向酸酸压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4): 71-74.
|
[11] |
巩同标, 魏金新, 赵淑芬, 石清亮, 朱玉娟.
塔河油田长段套管磨铣工艺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2): 111-114.
|
[12] |
荣元帅, 刘学利, 罗娟.
塔河油田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试验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4): 83-84.
|
[13] |
吴虎, 张克明, 刘梅全, 郝仕根.
塔河油田深井穿盐膏层钻井液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29(2): 86-9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7.02.025
|
[14] |
李新勇.
裂缝监测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28(2): 75-7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2.023
|
[15] |
徐加放, 邱正松, 刘庆来, 张红星, 于连香.
塔河油田井壁稳定机理与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05, 27(4): 33-3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5.04.011
|
[16] |
赵凤森, 杨子超, 张红为.
塔河油田超深井库1井固井评析
.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26(1): 23-25,2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4.01.007
|
[17] |
王新, 万教育, 冯国军.
塔河油田短半径水平井侧钻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25(1): 15-1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1.004
|
[18] |
丁士东.
塔河油田紊流、塞流复合顶替固井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2, 24(1): 20-2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1.007
|
[19] |
黄日成.
论胜坨油田有杆泵井的工况优化
. 石油钻采工艺,
1994, 16(1): 60-6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1.011
|
[20] |
于庄敬.
任丘油田的高产井
. 石油钻采工艺,
1990, 12(6): 81-8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0.06.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