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裕良, 罗凯, 刘源, 王天阁, 周洪涛.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中表面活性剂对处理剂配方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20, 42(3): 340-345.
doi: 10.13639/j.odpt.2020.03.015
|
[2] |
施寒清, 石芳, 何奇, 王哲, 梁正峰.
产表面活性剂菌微生物驱工艺及提高采收率效果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20, 42(4): 438-443.
doi: 10.13639/j.odpt.2020.04.009
|
[3] |
蒋永平.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化学剂强化CO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18, 40(5): 654-658.
doi: 10.13639/j.odpt.2018.05.019
|
[4] |
李建荣.
表面活性剂修饰SiO2纳米颗粒增强油/水界面活性分子动力学模拟
. 石油钻采工艺,
2018, 40(3): 386-392.
doi: 10.13639/j.odpt.2018.03.019
|
[5] |
尚庆华, 杨永超, 陈龙龙, 童长兵, 张新春, 齐春民.
延长油田典型“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试验与认识
. 石油钻采工艺,
2018, 40(5): 659-664.
doi: 10.13639/j.odpt.2018.05.020
|
[6] |
刘平德, 张松, 冯爱丽, 秦杰.
延缓交联弱凝胶调驱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 石油钻采工艺,
2013, 35(3): 90-93.
|
[7] |
刘静, 蒲春生, 郑黎明, 王雪梅.
低频谐振波辅助表面活性剂采油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5): 87-90.
|
[8] |
陈渊, 孙玉青, 李飞鹏, 温栋梁, 刘英.
纳米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3): 87-90.
|
[9] |
陈莉, 王伟, 杨怀军.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污水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2): 85-88.
|
[10] |
孙建峰, 刘大锰, 郭东红, 王雪萍, 郝军, 王爱法, 毛建军.
三元复合驱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发展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2): 113-117.
|
[11] |
方文超, 唐善法, 胡小冬, 陈婷婷, 单海丹, 闫双喜.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研究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5): 86-89.
|
[12] |
范传闻, 刘卫东, 萧汉敏, 熊生春.
孪连型表面活性剂SL–1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8, 30(4): 92-94.
|
[13] |
魏斌, 赵凤敏, 李基昌, 毕爱文, 李国兵.
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28(5): 46-4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5.015
|
[14] |
李孟涛, 张英芝, 杨志宏, 刘先贵, 姚尚林.
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
. 石油钻采工艺,
2005, 27(6): 43-4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5.06.014
|
[15] |
王洪光, 任红梅, 田克忠, 刘怡平.
弱凝胶—表面活性剂室内试验
. 石油钻采工艺,
2005, 27(6): 51-5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5.06.016
|
[16] |
张润芳, 王纪云, 张燕, 田宗武, 王正欣.
古城油田B125断块表面活性剂驱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5, 27(4): 51-5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5.04.016
|
[17] |
王海平, 刘应学.
表面活性剂辅助氮气吞吐工艺技术
. 石油钻采工艺,
2001, 23(6): 72-73,8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1.06.021
|
[18] |
吴新民, 张宁生, 孙虎.
表面活性剂对电化学导流驱油的强化作用
. 石油钻采工艺,
2001, 23(4): 54-57,8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1.04.018
|
[19] |
向廷生, 佘跃惠, 何正国, 薛锋, 巨帮庆.
微生物采油实验室研究及矿场试验
. 石油钻采工艺,
1998, 20(4): 84-8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8.04.016
|
[20] |
绳德强, 张丽虹, 白燕.
用表面活性剂控制蒸汽驱时注入蒸汽的流度
. 石油钻采工艺,
1996, 18(3): 83-8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