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25卷 第3期
2003, 25(3): 1-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1
摘要:
在大位移井、小井眼井和水平井中靠钻铤重量向钻头施加钻压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研制出一种利用钻井液来提供钻压的水力加压器,该水力加压器有2种类型,一种是单行程水力加压器,这种加压器只能依靠改变钻井液排量来改变钻压;另一种是双行程水力加压器,这种加压器入井后可通过控制活塞行程来控制钻压。介绍了水力加压器的原理、结构及在硬地层、夹层、深井小井眼和开窗侧钻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力加压器可提供平稳的钻压,减轻钻具的轴向振动,减少钻具的疲劳失效,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钻速。
在大位移井、小井眼井和水平井中靠钻铤重量向钻头施加钻压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研制出一种利用钻井液来提供钻压的水力加压器,该水力加压器有2种类型,一种是单行程水力加压器,这种加压器只能依靠改变钻井液排量来改变钻压;另一种是双行程水力加压器,这种加压器入井后可通过控制活塞行程来控制钻压。介绍了水力加压器的原理、结构及在硬地层、夹层、深井小井眼和开窗侧钻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力加压器可提供平稳的钻压,减轻钻具的轴向振动,减少钻具的疲劳失效,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钻速。
2003, 25(3): 4-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2
摘要:
变径稳定器是大位移井钻井的一种重要工具。介绍了变径稳定器的功能、分类、控制方式;以国外几种典型产品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重要参数,以及它们在钻井试验与施工作业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并介绍了国内自行研制的正排量变径稳定器在QHD32-6-A26井的现场试验和实钻应用情况。应用表明,所介绍的几种变径稳定器性能稳定,应用可靠,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变径稳定器是大位移井钻井的一种重要工具。介绍了变径稳定器的功能、分类、控制方式;以国外几种典型产品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重要参数,以及它们在钻井试验与施工作业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并介绍了国内自行研制的正排量变径稳定器在QHD32-6-A26井的现场试验和实钻应用情况。应用表明,所介绍的几种变径稳定器性能稳定,应用可靠,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3, 25(3): 9-1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3
摘要:
深入研究了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中的稳定平台控制机构的结构原理和控制原理。介绍和分析了一种用井下涡轮发电机作为力矩发生器,通过调节其电磁力矩的方法来实现稳定平台控制的方法。在推导控制对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深入研究了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中的稳定平台控制机构的结构原理和控制原理。介绍和分析了一种用井下涡轮发电机作为力矩发生器,通过调节其电磁力矩的方法来实现稳定平台控制的方法。在推导控制对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3, 25(3): 13-1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4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井底下部地层压力预测精度,探讨利用BP网络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研究。着重介绍了合理网络结构的确定方法、学习算法的选择和改进等,并建立了适合地层压力预测的BP算法。通过井底下部地层的声波时差预测,介绍了神经网络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并对其在现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来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的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自适应好、容错能力强等优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井底下部地层压力预测精度,探讨利用BP网络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研究。着重介绍了合理网络结构的确定方法、学习算法的选择和改进等,并建立了适合地层压力预测的BP算法。通过井底下部地层的声波时差预测,介绍了神经网络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并对其在现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来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的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自适应好、容错能力强等优点。
2003, 25(3): 16-1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5
摘要: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寒武系地层组成复杂,盐岩、膏泥岩及裂缝性灰岩往往出现在同一裸眼井段,且地层压力高,在该地层钻进极易导致钻井液性能恶化,发生井下复杂情况。为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对饱和盐-稀硅酸盐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适合复合盐膏层钻进的高密度饱和盐稀硅酸盐钻井液配方。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证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能有效降低盐岩和石膏的溶解;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滤失性、抗温性能和抗盐及石膏污染的能力。现场应用的欠饱和盐稀硅酸盐钻井液,很好地解决了巴楚地区复合盐膏层中潜在的复杂情况,大幅度降低了钻井液成本。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寒武系地层组成复杂,盐岩、膏泥岩及裂缝性灰岩往往出现在同一裸眼井段,且地层压力高,在该地层钻进极易导致钻井液性能恶化,发生井下复杂情况。为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对饱和盐-稀硅酸盐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适合复合盐膏层钻进的高密度饱和盐稀硅酸盐钻井液配方。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证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能有效降低盐岩和石膏的溶解;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滤失性、抗温性能和抗盐及石膏污染的能力。现场应用的欠饱和盐稀硅酸盐钻井液,很好地解决了巴楚地区复合盐膏层中潜在的复杂情况,大幅度降低了钻井液成本。
2003, 25(3): 19-2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6
摘要:
利用超声波强度测试仪、高温高压养护釜及强度仪等仪器,对各种不同条件下G级油井水泥石强度进行了测试,得出了在不同温度及外加剂条件作用下的水泥石强度的发育及变化特点,确立了水泥石产生高温强度衰退存在2个临界温度,即110℃和150℃;确定了能够有效抑制高温条件下水泥石强度衰退的合理硅砂加量为30%~40%;阐述了在110~150℃及150~200℃ 2种温度范围内,加砂水泥的强度分别具有二级台阶及一级台阶等不同的发育规律。分析了外加剂对水泥石强度及发育特点产生的影响规律和外加剂的适用范围,揭示了温度等对水泥石强度产生影响的内在本质。
利用超声波强度测试仪、高温高压养护釜及强度仪等仪器,对各种不同条件下G级油井水泥石强度进行了测试,得出了在不同温度及外加剂条件作用下的水泥石强度的发育及变化特点,确立了水泥石产生高温强度衰退存在2个临界温度,即110℃和150℃;确定了能够有效抑制高温条件下水泥石强度衰退的合理硅砂加量为30%~40%;阐述了在110~150℃及150~200℃ 2种温度范围内,加砂水泥的强度分别具有二级台阶及一级台阶等不同的发育规律。分析了外加剂对水泥石强度及发育特点产生的影响规律和外加剂的适用范围,揭示了温度等对水泥石强度产生影响的内在本质。
2003, 25(3): 24-2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7
摘要:
CB30A-1井是在埕岛海域钻探的1口定向井,完钻井深4303.88m,其钻探目的是开发CB30区域古生界、太古界潜山油藏。针对该井所钻地层上部造浆性强、井壁坍塌严重,下部易发生井喷、井漏的特点,不同井段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配方,上部地层选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地层选用无固相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钻至4220.44m,发生井漏,漏失速度为48m3/h,随后采用无封堵、保护储层钻井液顺利完钻。现场应用表明,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抑制能力强,携岩和井眼稳定等性能较好;无固相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抗高温、润滑、防塌性能,在保护油气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同时,无封堵、保护储层钻井液为开发同类地层积累了丰富经验。
CB30A-1井是在埕岛海域钻探的1口定向井,完钻井深4303.88m,其钻探目的是开发CB30区域古生界、太古界潜山油藏。针对该井所钻地层上部造浆性强、井壁坍塌严重,下部易发生井喷、井漏的特点,不同井段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配方,上部地层选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地层选用无固相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钻至4220.44m,发生井漏,漏失速度为48m3/h,随后采用无封堵、保护储层钻井液顺利完钻。现场应用表明,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抑制能力强,携岩和井眼稳定等性能较好;无固相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抗高温、润滑、防塌性能,在保护油气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同时,无封堵、保护储层钻井液为开发同类地层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3, 25(3): 27-2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8
摘要:
介绍了套管钻井技术在中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中的首次应用情况。该技术在中国南海和渤海,分别使用?508mm和?339.7mm套管钻井,进尺分别为61.4m和507.9m,平均机械钻速分别为16.12m/h和32.77m/h,整个作业过程安全顺利,并且创造了第1次在中国海域使用套管钻井技术并获得成功;第1次在勘探井中使用套管钻井的方法,省去了传统隔水导管,实现了井身结构的简化;第1次在渤海和南海西部创造了勘探井建井周期最短的最新记录。总结了一套使用套管钻井的成功经验和初步认识,对于今后在中国海洋钻井作业中进一步简化井身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介绍了套管钻井技术在中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中的首次应用情况。该技术在中国南海和渤海,分别使用?508mm和?339.7mm套管钻井,进尺分别为61.4m和507.9m,平均机械钻速分别为16.12m/h和32.77m/h,整个作业过程安全顺利,并且创造了第1次在中国海域使用套管钻井技术并获得成功;第1次在勘探井中使用套管钻井的方法,省去了传统隔水导管,实现了井身结构的简化;第1次在渤海和南海西部创造了勘探井建井周期最短的最新记录。总结了一套使用套管钻井的成功经验和初步认识,对于今后在中国海洋钻井作业中进一步简化井身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003, 25(3): 30-3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09
摘要:
薄油层水平井的目的层厚度一般只有1m左右,给钻井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针对薄油层水平井的特点,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测量技术等方面,结合胜利油田营31-平1井的施工情况,总结出了配套的钻井工艺技术,已推广应用30余口井,见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薄油层水平井的目的层厚度一般只有1m左右,给钻井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针对薄油层水平井的特点,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测量技术等方面,结合胜利油田营31-平1井的施工情况,总结出了配套的钻井工艺技术,已推广应用30余口井,见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3, 25(3): 34-3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0
摘要:
电缆入口装置阻碍测井电缆运移是有线随钻测量施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从改变电缆入口装置的电缆密封方式着手,将传统电缆入口装置的预填式密封组件改造为液控移动式密封组件,使随钻测井电缆在敞口状态下无阻碍地快速通过电缆入口装置,解除了随钻测井电缆因钢丝破断剥离并翻滚、堆积缠绕在电缆上的困扰,为延长测井电缆的使用寿命,提高有线随钻测量施工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电缆入口装置阻碍测井电缆运移是有线随钻测量施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从改变电缆入口装置的电缆密封方式着手,将传统电缆入口装置的预填式密封组件改造为液控移动式密封组件,使随钻测井电缆在敞口状态下无阻碍地快速通过电缆入口装置,解除了随钻测井电缆因钢丝破断剥离并翻滚、堆积缠绕在电缆上的困扰,为延长测井电缆的使用寿命,提高有线随钻测量施工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3, 25(3): 37-3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1
摘要:
卫338井位于邢庄断层与马寨断层所夹的二台阶内,断层异常发育,构造极其复杂,且上下地层倾角变化较大,邢庄断层下降盘地层较为平缓,而钻过邢庄断层,进入上升盘地层变陡,从S3段开始地层倾角变化到30°以上,且小断层发育,同时S3中发育有厚度达280m的盐层段。在钻井过程中,应用偏轴钻具、柔性钟摆、单弯+MWD等方法进行纠斜,利用PDC钻头提高钻速。
卫338井位于邢庄断层与马寨断层所夹的二台阶内,断层异常发育,构造极其复杂,且上下地层倾角变化较大,邢庄断层下降盘地层较为平缓,而钻过邢庄断层,进入上升盘地层变陡,从S3段开始地层倾角变化到30°以上,且小断层发育,同时S3中发育有厚度达280m的盐层段。在钻井过程中,应用偏轴钻具、柔性钟摆、单弯+MWD等方法进行纠斜,利用PDC钻头提高钻速。
2003, 25(3): 39-4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2
摘要:
在钻井过程中,钻具总有某些部位与井壁接触,当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便对钻具产生横向推力,使其紧贴井壁,造成粘卡。江苏油田地处水网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定向井的比例占85%以上,其中还有高难度的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大幅度地增加了粘卡机率。
在钻井过程中,钻具总有某些部位与井壁接触,当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便对钻具产生横向推力,使其紧贴井壁,造成粘卡。江苏油田地处水网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定向井的比例占85%以上,其中还有高难度的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大幅度地增加了粘卡机率。
2003, 25(3): 41-4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3
摘要:
采用最大有效井径概念,在考虑表皮效应和井筒储存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无限大边界、定压边界、封闭边界的三层越流油藏井底压力的动态模型。用拉氏变换方法得到了拉氏空间下以Bessel函数表示的井底压力和分层流量精确解。运用Crump数值反演方法得到了实空间的解,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新模型既适合于表皮因数为正的情况,也适合于表皮因数为负的情形。用新模型绘制的典型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
采用最大有效井径概念,在考虑表皮效应和井筒储存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无限大边界、定压边界、封闭边界的三层越流油藏井底压力的动态模型。用拉氏变换方法得到了拉氏空间下以Bessel函数表示的井底压力和分层流量精确解。运用Crump数值反演方法得到了实空间的解,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新模型既适合于表皮因数为正的情况,也适合于表皮因数为负的情形。用新模型绘制的典型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
2003, 25(3): 45-4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4
摘要:
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是低速非达西渗流压力波传播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定产量生产的固定边界数学模型,用格林函数法求出井底压力的拉普拉斯空间解,根据流体从静止到流动所需的启动压差确定不同时刻的流动边界半径,用固定边界模型计算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流动边界模型的一种数值逼近。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绘制了井底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关系曲线,讨论了流动边界、启动压力梯度、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影响及非达西渗流与达西渗流井底压力动态的差别。
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是低速非达西渗流压力波传播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定产量生产的固定边界数学模型,用格林函数法求出井底压力的拉普拉斯空间解,根据流体从静止到流动所需的启动压差确定不同时刻的流动边界半径,用固定边界模型计算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流动边界模型的一种数值逼近。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绘制了井底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关系曲线,讨论了流动边界、启动压力梯度、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影响及非达西渗流与达西渗流井底压力动态的差别。
2003, 25(3): 48-5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5
摘要:
通过建立大孔道试井理论解释模型找到了采用典型曲线拟合来判别大孔道存在的简单而廉价的新方法,即采用注水井井口压降双对数曲线来诊断大孔道的存在。由于注水井井口压降值可用不稳定试井压降公式进行描述,将井口压降绘制成双对数曲线,用不同时间段对应的实测点所绘制的曲线同大孔道的试井理论解释模型找到的典型曲线相拟合,可判别地层是否存在大孔道。该方法的可行性在L13-9和L41-11两个单元的封堵调剖中得到证实,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通过建立大孔道试井理论解释模型找到了采用典型曲线拟合来判别大孔道存在的简单而廉价的新方法,即采用注水井井口压降双对数曲线来诊断大孔道的存在。由于注水井井口压降值可用不稳定试井压降公式进行描述,将井口压降绘制成双对数曲线,用不同时间段对应的实测点所绘制的曲线同大孔道的试井理论解释模型找到的典型曲线相拟合,可判别地层是否存在大孔道。该方法的可行性在L13-9和L41-11两个单元的封堵调剖中得到证实,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03, 25(3): 51-5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6
摘要:
传统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分析方法是进行曲线拟合,该方法工作量大,且结果不唯一,因而提出用图版法来分析。该方法将常规时间域中的问题转换到频率域中,做出理论图版和实际图版。通过对比理论和实际的传递函数和相位谱,可快速估计出油藏的非均质性指标和孔隙体积,如果同时应用分配性和非分配性示踪剂进行测试,还可求出剩余油饱和度。用该技术进行了实例分析,与常规分析法所得结果非常一致。
传统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分析方法是进行曲线拟合,该方法工作量大,且结果不唯一,因而提出用图版法来分析。该方法将常规时间域中的问题转换到频率域中,做出理论图版和实际图版。通过对比理论和实际的传递函数和相位谱,可快速估计出油藏的非均质性指标和孔隙体积,如果同时应用分配性和非分配性示踪剂进行测试,还可求出剩余油饱和度。用该技术进行了实例分析,与常规分析法所得结果非常一致。
2003, 25(3): 55-5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7
摘要:
在采气过程中加入高温泡沫排水剂有利于降低地层水表面张力及井筒液柱密度,改善水气流动状态,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筛选出适合江苏盐城气田气水共产井的高温泡沫排水剂。实践证明,Ych高温排水剂能保证气井连续排液,保证气井的正常生产。
在采气过程中加入高温泡沫排水剂有利于降低地层水表面张力及井筒液柱密度,改善水气流动状态,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筛选出适合江苏盐城气田气水共产井的高温泡沫排水剂。实践证明,Ych高温排水剂能保证气井连续排液,保证气井的正常生产。
2003, 25(3): 58-6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8
摘要:
针对负压油井洗井时不能建立正常循环,易造成产层损害和油层水淹的情况,提出了屏蔽洗井技术的思路,研制了相应的屏蔽洗井液。室内与现场试验表明,屏蔽洗井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屏蔽暂堵性、抗温抗盐性和解堵能力,较好地解决了该类油井洗井后排水时间长(约5d)、油层损害、产能下降和电泵井砂卡等问题,节省了洗井用水,简化了井下作业程序,降低了非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单井增产1%~5.5%。
针对负压油井洗井时不能建立正常循环,易造成产层损害和油层水淹的情况,提出了屏蔽洗井技术的思路,研制了相应的屏蔽洗井液。室内与现场试验表明,屏蔽洗井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屏蔽暂堵性、抗温抗盐性和解堵能力,较好地解决了该类油井洗井后排水时间长(约5d)、油层损害、产能下降和电泵井砂卡等问题,节省了洗井用水,简化了井下作业程序,降低了非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单井增产1%~5.5%。
2003, 25(3): 61-6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19
摘要:
结合现场实际,对射孔测试联作施工管柱进行了力学分析,重点分析了高压和射孔枪振动对管柱的影响,指出射孔瞬间在封隔段形成的高压是引起管柱振动的一种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管柱的减振方法。指出高压也是压力计损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管柱结构、井下仪器保护装置,提高了射孔测试联作成功率。
结合现场实际,对射孔测试联作施工管柱进行了力学分析,重点分析了高压和射孔枪振动对管柱的影响,指出射孔瞬间在封隔段形成的高压是引起管柱振动的一种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管柱的减振方法。指出高压也是压力计损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管柱结构、井下仪器保护装置,提高了射孔测试联作成功率。
2003, 25(3): 63-6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20
摘要:
针对中高含水油井采出水矿化度高、SRB(硫酸盐还原菌)发育及H2S、CO2含量较高易在油井井筒形成酸性环境,导致油套管腐蚀速度加剧的情况,研究了经济实用的非对称性NYS-9碱性防腐技术,在长庆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含H2S、CO2及SRB的高矿化度水中N80油套管的腐蚀,同时通过添加硫脲及表面活性剂对目标分子的复配,使缓蚀效率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开发对下一步中高含水油井油套管防腐治理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针对中高含水油井采出水矿化度高、SRB(硫酸盐还原菌)发育及H2S、CO2含量较高易在油井井筒形成酸性环境,导致油套管腐蚀速度加剧的情况,研究了经济实用的非对称性NYS-9碱性防腐技术,在长庆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含H2S、CO2及SRB的高矿化度水中N80油套管的腐蚀,同时通过添加硫脲及表面活性剂对目标分子的复配,使缓蚀效率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开发对下一步中高含水油井油套管防腐治理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003, 25(3): 67-7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21
摘要:
油井套管损坏是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难题之一。分析了油井套管损坏的地质环境,指出在塑性岩层、断层、地壳活动、地震活动及油层出砂等地质环境中易造成油井的套管损坏。套管动力学条件的改变是油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构造动力学环境控制非构造动力学环境,非构造动力学环境变化对套管周围动力学环境的改变更为敏感,因此油井套管损坏主要是构造和非构造动力学环境、强度发生变化而造成的。
油井套管损坏是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难题之一。分析了油井套管损坏的地质环境,指出在塑性岩层、断层、地壳活动、地震活动及油层出砂等地质环境中易造成油井的套管损坏。套管动力学条件的改变是油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构造动力学环境控制非构造动力学环境,非构造动力学环境变化对套管周围动力学环境的改变更为敏感,因此油井套管损坏主要是构造和非构造动力学环境、强度发生变化而造成的。
2003, 25(3): 71-7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22
摘要:
针对中原油田回注水中细菌易产生抗药性,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二氧化氯处理油田回注水工艺。经室内评价及现场试验,二氧化氯可杀死回注水中的细菌,控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该工艺可降低现有回注水污泥残渣产出量的50%,减少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注水水质。
针对中原油田回注水中细菌易产生抗药性,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二氧化氯处理油田回注水工艺。经室内评价及现场试验,二氧化氯可杀死回注水中的细菌,控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该工艺可降低现有回注水污泥残渣产出量的50%,减少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注水水质。
2003, 25(3): 74-7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23
摘要: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之一,河南油田每年产出近5×104 m3的含油污泥,为充分回收利用含油污泥,引进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化学剂处理,使其变成活性稠化的调剖剂,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地层,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提高回注污水水质,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之一,河南油田每年产出近5×104 m3的含油污泥,为充分回收利用含油污泥,引进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化学剂处理,使其变成活性稠化的调剖剂,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地层,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提高回注污水水质,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3, 25(3): 77-7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24
摘要:
在油井生产中,因套管变形,砂、蜡、落物、水泥卡管柱,小井眼作业,大直径工具下井等原因经常造成卡钻事故,为此在油井作业时必须大力上提管柱解卡。油田投入生产的小修作业设备以配置390kN级提升系统的通井机为主,作业井架极限负荷为750kN,而解卡上提拉力往往超过通井机许用最大工作载荷,这就必须搬迁大修作业车载钻机完成解卡施工,大幅度增加了施工成本,延长了躺井时间,降低了油井产量。
在油井生产中,因套管变形,砂、蜡、落物、水泥卡管柱,小井眼作业,大直径工具下井等原因经常造成卡钻事故,为此在油井作业时必须大力上提管柱解卡。油田投入生产的小修作业设备以配置390kN级提升系统的通井机为主,作业井架极限负荷为750kN,而解卡上提拉力往往超过通井机许用最大工作载荷,这就必须搬迁大修作业车载钻机完成解卡施工,大幅度增加了施工成本,延长了躺井时间,降低了油井产量。
2003, 25(3): 79-8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3.025
摘要: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2个最大特低渗油田之一,是继安塞油田后的又一整装大油田。该油田五里湾一区1996年投入试采,1997年11月转入注水开发,该区注水开发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迅速下降,采油速度降低[1],地层吸水能力下降,采用的酸化、低密度洗井及增产改造措施基本无效等。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2个最大特低渗油田之一,是继安塞油田后的又一整装大油田。该油田五里湾一区1996年投入试采,1997年11月转入注水开发,该区注水开发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迅速下降,采油速度降低[1],地层吸水能力下降,采用的酸化、低密度洗井及增产改造措施基本无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