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25卷 第2期
2003, 25(2): 1-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1
摘要:
通过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外钻井先进技术的对比,指出了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钻井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钻井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外钻井先进技术的对比,指出了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钻井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钻井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3, 25(2): 5-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2
摘要:
利用常规水平井技术开发深部薄油层有较高的技术难度。介绍了新疆哈得逊地区完井的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HD1-27H井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该井2个水平段设计靶半高仅0.5m,并要求AB、CD段测井解释油层长度不低于水平段设计长度的75%,因而中靶精度要求高、轨迹控制难度大。合理地利用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利用小度数的单弯马达配合MWD导向钻井技术控制井眼轨迹,使水平段油层实钻轨迹所有测点与设计线的垂深差都控制在0.5m以内,且测井解释油层穿透率100%,刷新了利用常规MWD控制水平井轨迹精度的最高记录,该井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以后利用水平井技术进一步开发深部薄油层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利用常规水平井技术开发深部薄油层有较高的技术难度。介绍了新疆哈得逊地区完井的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HD1-27H井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该井2个水平段设计靶半高仅0.5m,并要求AB、CD段测井解释油层长度不低于水平段设计长度的75%,因而中靶精度要求高、轨迹控制难度大。合理地利用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利用小度数的单弯马达配合MWD导向钻井技术控制井眼轨迹,使水平段油层实钻轨迹所有测点与设计线的垂深差都控制在0.5m以内,且测井解释油层穿透率100%,刷新了利用常规MWD控制水平井轨迹精度的最高记录,该井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以后利用水平井技术进一步开发深部薄油层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2003, 25(2): 9-1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3
摘要:
北堡西3x1井是首次部署在冀东滩海水平位移超过3000m的大位移井,完钻井深4189m,完钻垂深2452.16m,水平位移3049.79m,最大井斜角67.18°,位移垂深比1.24:1,钻井周期59.98d。该井应用3压力剖面预测技术开展了井壁稳定技术的研究,为井身结构的设计和合理钻井液密度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摩阻、扭矩的分析,为井身剖面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和减摩减扭措施制定等提供了理论指导。该井应用了顶部驱动、MWD监测+导向钻具井眼轨迹控制、大位移井水基钻井液、高速线性振动筛、非旋转钻杆保护器、摩阻扭矩预测分析、套管滚轮扶正器和大满贯测井+钻杆输送测井等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该井的钻井设计和现场施工技术、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利用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勘探开发滩海油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堡西3x1井是首次部署在冀东滩海水平位移超过3000m的大位移井,完钻井深4189m,完钻垂深2452.16m,水平位移3049.79m,最大井斜角67.18°,位移垂深比1.24:1,钻井周期59.98d。该井应用3压力剖面预测技术开展了井壁稳定技术的研究,为井身结构的设计和合理钻井液密度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摩阻、扭矩的分析,为井身剖面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和减摩减扭措施制定等提供了理论指导。该井应用了顶部驱动、MWD监测+导向钻具井眼轨迹控制、大位移井水基钻井液、高速线性振动筛、非旋转钻杆保护器、摩阻扭矩预测分析、套管滚轮扶正器和大满贯测井+钻杆输送测井等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该井的钻井设计和现场施工技术、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利用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勘探开发滩海油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3, 25(2): 14-1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4
摘要:
大情字井油田地层特殊,上部地层疏松、胶结差,且易水化膨胀,下部地层岩石硬度大、可钻性差,且裂缝较为发育。在钻进过程中存在着机械钻速低、井塌、井漏及缩径、卡钻等问题。通过地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优化井身结构、优化钻井参数及防塌、堵漏等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大情字井油田的优化钻井技术。保证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钻井速度。
大情字井油田地层特殊,上部地层疏松、胶结差,且易水化膨胀,下部地层岩石硬度大、可钻性差,且裂缝较为发育。在钻进过程中存在着机械钻速低、井塌、井漏及缩径、卡钻等问题。通过地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优化井身结构、优化钻井参数及防塌、堵漏等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大情字井油田的优化钻井技术。保证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钻井速度。
2003, 25(2): 17-2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5
摘要:
卫深5井是大庆油田2002年重点探井,钻探目的是评价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区徐家围子断陷带火山岩及砂砾岩含气情况。该井钻探过程中采用水包油钻井液,选择合理的欠压值和井控技术进行欠平衡钻进,有效地防止了该区特殊孔隙结构火山岩储层在钻探过程中易受污染的问题,保护了储层,及时发现了该区高产工业气流,提高了深井钻井速度,并成功地进行了中途测试和反循环压井,初步形成了适合于大庆长垣东部深层特点的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同时,还介绍了该井设计、设备选择和井底欠压值的控制技术。
卫深5井是大庆油田2002年重点探井,钻探目的是评价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区徐家围子断陷带火山岩及砂砾岩含气情况。该井钻探过程中采用水包油钻井液,选择合理的欠压值和井控技术进行欠平衡钻进,有效地防止了该区特殊孔隙结构火山岩储层在钻探过程中易受污染的问题,保护了储层,及时发现了该区高产工业气流,提高了深井钻井速度,并成功地进行了中途测试和反循环压井,初步形成了适合于大庆长垣东部深层特点的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同时,还介绍了该井设计、设备选择和井底欠压值的控制技术。
2003, 25(2): 21-2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6
摘要:
侧钻井技术作为老油田挖潜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已在辽河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10年来的现场实践,逐步发展、配套和完善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侧钻井工艺技术。介绍了侧钻井工艺配套技术、延长侧钻油井寿命、侧钻水平井、侧钻深井和侧钻井整体开发老区块油田等关键技术,以及利用侧钻水平井整体开发静17块的新技术前景展望。
侧钻井技术作为老油田挖潜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已在辽河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10年来的现场实践,逐步发展、配套和完善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侧钻井工艺技术。介绍了侧钻井工艺配套技术、延长侧钻油井寿命、侧钻水平井、侧钻深井和侧钻井整体开发老区块油田等关键技术,以及利用侧钻水平井整体开发静17块的新技术前景展望。
2003, 25(2): 25-2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7
摘要:
吐哈油田是典型的低压、低孔、低渗的"三低"油田,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严重,到开发中后期普遍具有含水率上升快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油井利用和原油的采收率。为解决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问题,针对吐哈油田特有的地质、油藏特点开展套管侧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阐述了吐哈油田套管开窗侧钻配套技术,并对其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提出了在现场应用中还需解决的问题和下步工作重点。对今后套管开窗侧钻技术的规模应用和不断完善提高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吐哈油田是典型的低压、低孔、低渗的"三低"油田,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严重,到开发中后期普遍具有含水率上升快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油井利用和原油的采收率。为解决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问题,针对吐哈油田特有的地质、油藏特点开展套管侧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阐述了吐哈油田套管开窗侧钻配套技术,并对其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提出了在现场应用中还需解决的问题和下步工作重点。对今后套管开窗侧钻技术的规模应用和不断完善提高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3, 25(2): 29-3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8
摘要:
应用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是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在小井眼开窗侧钻井固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并在吐哈、中原、胜利、辽河等油田的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应用效果证明,该技术所制定的固井工艺方案合理,适用性强,设计开发的?101.6mm及?88.9mm系列尾管固井工具可靠性好,适用范围广,解决了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提高了固井质量,降低了钻井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应用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是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在小井眼开窗侧钻井固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并在吐哈、中原、胜利、辽河等油田的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应用效果证明,该技术所制定的固井工艺方案合理,适用性强,设计开发的?101.6mm及?88.9mm系列尾管固井工具可靠性好,适用范围广,解决了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提高了固井质量,降低了钻井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2003, 25(2): 32-3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09
摘要:
传统的套管柱设计中,套管只进行强度设计。而在一些深井、超深井、高压气井的开发中,对套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套管必须能够保证对气体的密封;能够耐受较高温度的考验;接头不但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抗压缩强度。另外,水泥环是否对套管的强度有增强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理论解析、有限元计算以及大量的实物试验,对深井、超深井中套管这些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数据和结论。指出模拟深井、超深井套管服役条件的实物试验是验证套管性能的有效手段,并结合套管柱设计提出了套管选用方法,该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油管柱分析。
传统的套管柱设计中,套管只进行强度设计。而在一些深井、超深井、高压气井的开发中,对套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套管必须能够保证对气体的密封;能够耐受较高温度的考验;接头不但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抗压缩强度。另外,水泥环是否对套管的强度有增强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理论解析、有限元计算以及大量的实物试验,对深井、超深井中套管这些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数据和结论。指出模拟深井、超深井套管服役条件的实物试验是验证套管性能的有效手段,并结合套管柱设计提出了套管选用方法,该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油管柱分析。
2003, 25(2): 36-3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0
摘要:
江苏富民和永安地区在钻井过程中存在着井壁失稳等复杂问题,通过对永23井和富深X1井钻井中井壁稳定研究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坍塌压力剖面。经现场应用,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钻井效率,为钻井工程设计、现场钻井液密度的合理调整和实现安全快速钻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江苏富民和永安地区在钻井过程中存在着井壁失稳等复杂问题,通过对永23井和富深X1井钻井中井壁稳定研究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坍塌压力剖面。经现场应用,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钻井效率,为钻井工程设计、现场钻井液密度的合理调整和实现安全快速钻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03, 25(2): 39-4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1
摘要: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实测的岩石力学性质、邻井的岩性剖面建立了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综合解释了单井岩石在纵向剖面上的力学性质。借鉴邻井钻头使用情况,以推广高效PDC钻头为主,介绍了山前构造钻头选型情况。针对山前构造的地层岩性特征,从复合片、刀翼形状、齿型、切削齿力平衡等方面设计和改进了PDC钻头。改进后的钻头使塔里木山前复杂地层钻头使用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实测的岩石力学性质、邻井的岩性剖面建立了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综合解释了单井岩石在纵向剖面上的力学性质。借鉴邻井钻头使用情况,以推广高效PDC钻头为主,介绍了山前构造钻头选型情况。针对山前构造的地层岩性特征,从复合片、刀翼形状、齿型、切削齿力平衡等方面设计和改进了PDC钻头。改进后的钻头使塔里木山前复杂地层钻头使用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3, 25(2): 44-4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2
摘要:
为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钻井,应用机电液数字通讯和经济一体化技术,研制了电动、变频、数控(DBS)系列数控变频电动钻机。DBS钻机集成应用了交流变频、矢量控制、总线通讯、数字可编程序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使钻机实现全数字控制功能,并为以后建立钻井工程数据库和远程钻井支持系统、实现智能优化钻井奠定了基础。经工业性试验表明,钻机设计新颖、性能先进,为钻井装备的升级换代和智能优化钻井提供了先进的设备。
为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钻井,应用机电液数字通讯和经济一体化技术,研制了电动、变频、数控(DBS)系列数控变频电动钻机。DBS钻机集成应用了交流变频、矢量控制、总线通讯、数字可编程序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使钻机实现全数字控制功能,并为以后建立钻井工程数据库和远程钻井支持系统、实现智能优化钻井奠定了基础。经工业性试验表明,钻机设计新颖、性能先进,为钻井装备的升级换代和智能优化钻井提供了先进的设备。
2003, 25(2): 47-4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3
摘要:
系统地分析了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根据高新技术与采油工程技术的相关性分析,指出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提出采油工程应把借助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对传统工艺的思维作为今后长远的发展之路。
系统地分析了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根据高新技术与采油工程技术的相关性分析,指出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提出采油工程应把借助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对传统工艺的思维作为今后长远的发展之路。
2003, 25(2): 50-5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4
摘要:
根据注水井管理要求,在分析研究注水管柱在各种工作状态时的温度分布和工作状态变化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的基础上,通过井筒的热传导方程和管柱的热效应方程,推导出一套比较精确的注水管柱温度效应求解方法,为合理设计注水管柱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计算示例与分析证明了温度效应的影响,指出了封隔器密封失效的原因,以求达到合理设计注水管柱及配套相应工具、延长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减少作业次数、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根据注水井管理要求,在分析研究注水管柱在各种工作状态时的温度分布和工作状态变化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的基础上,通过井筒的热传导方程和管柱的热效应方程,推导出一套比较精确的注水管柱温度效应求解方法,为合理设计注水管柱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计算示例与分析证明了温度效应的影响,指出了封隔器密封失效的原因,以求达到合理设计注水管柱及配套相应工具、延长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减少作业次数、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2003, 25(2): 55-5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5
摘要: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渗流力学理论,由压裂时的破裂压力及破裂前泵注的累计液量等数据,推导了储层有效渗透率的计算公式。经其与常规油藏模拟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该公式计算结果可靠,方便快捷,对实时调整部分压裂设计参数及进行压后评估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渗流力学理论,由压裂时的破裂压力及破裂前泵注的累计液量等数据,推导了储层有效渗透率的计算公式。经其与常规油藏模拟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该公式计算结果可靠,方便快捷,对实时调整部分压裂设计参数及进行压后评估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3, 25(2): 58-6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6
摘要:
通过对青海七个泉低压、低孔、低渗、强水敏难采油藏储层及砂体特点以及对压裂工艺要求的研究,提出了压裂工艺选井原则,筛选出合适的支撑剂,研制出适应油藏特点的低成本油基压裂液体系配方,优化了油田整体压裂裂缝参数及现场施工参数,形成从选井到措施评估为一体的油基压裂工艺。通过近3年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共进行了39井次油基压裂措施作业,措施成功率93%,有效率89.7%,措施平均有效期在600d以上,全油田累计增油4.9854×104t,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通过对青海七个泉低压、低孔、低渗、强水敏难采油藏储层及砂体特点以及对压裂工艺要求的研究,提出了压裂工艺选井原则,筛选出合适的支撑剂,研制出适应油藏特点的低成本油基压裂液体系配方,优化了油田整体压裂裂缝参数及现场施工参数,形成从选井到措施评估为一体的油基压裂工艺。通过近3年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共进行了39井次油基压裂措施作业,措施成功率93%,有效率89.7%,措施平均有效期在600d以上,全油田累计增油4.9854×104t,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003, 25(2): 62-6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7
摘要:
针对PGL油田低渗透、无初产,常规压裂改造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了该油田油层改造工艺模式。根据室内试验、模拟计算,结合现场实际资料,分析了影响改造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延伸裂缝有效支撑缝长为主的大规模压裂改造新工艺模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模式增产效果明显,规模增加投资回收期短,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PGL油田低渗透、无初产,常规压裂改造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了该油田油层改造工艺模式。根据室内试验、模拟计算,结合现场实际资料,分析了影响改造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延伸裂缝有效支撑缝长为主的大规模压裂改造新工艺模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模式增产效果明显,规模增加投资回收期短,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2003, 25(2): 64-6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8
摘要:
三工河组油藏高含水抽油井日趋增多,针对井筒内下层见水现象,应用电缆桥塞隔水工艺,利用火药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卡瓦贴紧套管壁,胀封胶筒,封隔底水;针对下层见水且管外窜槽现象,采用卡堵一体配套工艺,利用插管桥塞挤注W964高强度复合堵剂,在桥塞下部及管外打隔板,阻止底水窜槽锥进,达到堵水目的。现场应用这2项堵隔工艺,稳油控水作用明显,有效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7年中累计增油30.3×104t,直接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1:27.4及1:4.4,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三工河组油藏高含水抽油井日趋增多,针对井筒内下层见水现象,应用电缆桥塞隔水工艺,利用火药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卡瓦贴紧套管壁,胀封胶筒,封隔底水;针对下层见水且管外窜槽现象,采用卡堵一体配套工艺,利用插管桥塞挤注W964高强度复合堵剂,在桥塞下部及管外打隔板,阻止底水窜槽锥进,达到堵水目的。现场应用这2项堵隔工艺,稳油控水作用明显,有效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7年中累计增油30.3×104t,直接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1:27.4及1:4.4,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003, 25(2): 66-6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19
摘要:
复合段塞调剖技术是针对扶余油田裂缝和孔道发育的油藏特点而开展的,主要从提高对油藏的认识入手,加强了高强度、快速成胶堵剂的开发研究,形成2套适合封堵裂缝和孔道的调剖体系:体膨堵剂型+钠土聚合物+HJ-Ⅲ型调剖体系、凝胶颗粒+铬凝胶+无机高强度堵剂调剖体系,这2套调剖体系均具有强度高、抗干扰、耐冲刷和成本低的特点。在调剖工艺上采取多段塞注入方式,根据油藏特点,段塞组合由前缘段塞、填充段塞和封口段塞组成。在调剖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上进一步科学地定量化,调剖半径借鉴示踪剂拟合结果,施工排量考虑了颗粒型堵剂的沉降速度。该技术自2001-2002年度在扶余油田共施工52口井,累计增油5023.8t。
复合段塞调剖技术是针对扶余油田裂缝和孔道发育的油藏特点而开展的,主要从提高对油藏的认识入手,加强了高强度、快速成胶堵剂的开发研究,形成2套适合封堵裂缝和孔道的调剖体系:体膨堵剂型+钠土聚合物+HJ-Ⅲ型调剖体系、凝胶颗粒+铬凝胶+无机高强度堵剂调剖体系,这2套调剖体系均具有强度高、抗干扰、耐冲刷和成本低的特点。在调剖工艺上采取多段塞注入方式,根据油藏特点,段塞组合由前缘段塞、填充段塞和封口段塞组成。在调剖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上进一步科学地定量化,调剖半径借鉴示踪剂拟合结果,施工排量考虑了颗粒型堵剂的沉降速度。该技术自2001-2002年度在扶余油田共施工52口井,累计增油5023.8t。
2003, 25(2): 70-7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20
摘要: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是将含水油井的产出液在井下直接进行分离,然后将浓缩油液举升到地面,而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回注到另一地层中。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并对重力式油水分离分流比的确定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139.7mm套管和?73mm油管的井筒环空内,油井产液量小于50m3/d时,分流比可小于0.7,分离效果较好。另外,还介绍了此项技术应用时的选井条件,指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和研究中需关注的问题。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是将含水油井的产出液在井下直接进行分离,然后将浓缩油液举升到地面,而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回注到另一地层中。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并对重力式油水分离分流比的确定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139.7mm套管和?73mm油管的井筒环空内,油井产液量小于50m3/d时,分流比可小于0.7,分离效果较好。另外,还介绍了此项技术应用时的选井条件,指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和研究中需关注的问题。
2003, 25(2): 73-7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21
摘要:
浅海公司大量采用大斜度井,进行平台式开发,井眼斜度大、轨迹长,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发生偏磨导致杆管严重磨损,影响油井正常生产。产生的金属碎屑经沉积与井筒内杂质集结成硬度很大的硬块,直接造成卡泵等生产事故。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抽油杆旋转器及斜井泵磁性保护器,配置成功大斜度井多功能生产管柱,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生产难题。
浅海公司大量采用大斜度井,进行平台式开发,井眼斜度大、轨迹长,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发生偏磨导致杆管严重磨损,影响油井正常生产。产生的金属碎屑经沉积与井筒内杂质集结成硬度很大的硬块,直接造成卡泵等生产事故。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抽油杆旋转器及斜井泵磁性保护器,配置成功大斜度井多功能生产管柱,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生产难题。
2003, 25(2): 76-7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22
摘要:
针对萨中油田注聚合物井杆管偏磨问题,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室内试验,详细分析了偏磨现象产生的机理,确定了聚合物溶液对抽油杆柱系统产生的法向力和下行阻力2个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大流道三级泵、全井扶正、统一杆径、定期旋转抽油杆配套防偏磨措施。经过2年的实践,效果显著,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针对萨中油田注聚合物井杆管偏磨问题,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室内试验,详细分析了偏磨现象产生的机理,确定了聚合物溶液对抽油杆柱系统产生的法向力和下行阻力2个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大流道三级泵、全井扶正、统一杆径、定期旋转抽油杆配套防偏磨措施。经过2年的实践,效果显著,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3, 25(2): 79-8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23
摘要:
冀东油田是典型复杂断块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严重,到2001年底,全油田22.4%的油水井发现套管损坏。通过对套损井的基本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确定了套损机理研究的主攻方向,并对已发现的套损井采用取套换套、超细水泥封堵、套管补贴、磨铣变形套管后下防砂管挤压防砂、下小直径工具进行分注卡水等大修工艺,使部分套损井可进行正常的分层注水和采油,提高了套损井的利用率。
冀东油田是典型复杂断块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严重,到2001年底,全油田22.4%的油水井发现套管损坏。通过对套损井的基本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确定了套损机理研究的主攻方向,并对已发现的套损井采用取套换套、超细水泥封堵、套管补贴、磨铣变形套管后下防砂管挤压防砂、下小直径工具进行分注卡水等大修工艺,使部分套损井可进行正常的分层注水和采油,提高了套损井的利用率。
2003, 25(2): 83-8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3.02.024
摘要:
大庆油田小通径套损井修复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套损井段扩径、找通道技术不过关。针对小通径套损井段扩径、找通道困难的实际情况,研制了找通道兼扩径类和控制类2类共8种工具。现场应用可组成5种配套的钻具组合,经现场试验,配套的钻具组合可使小通径套损井的修复率达92%以上,是处理小通径套损井段比较理想的修井工具。
大庆油田小通径套损井修复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套损井段扩径、找通道技术不过关。针对小通径套损井段扩径、找通道困难的实际情况,研制了找通道兼扩径类和控制类2类共8种工具。现场应用可组成5种配套的钻具组合,经现场试验,配套的钻具组合可使小通径套损井的修复率达92%以上,是处理小通径套损井段比较理想的修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