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24卷 第6期
2002, 24(6): 1-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1
摘要:
盐层蠕动变形规律的分析是成功地进行盐膏层钻井设计和井下事故预防和治理的关键。用新疆塔里木盆地兰尕等构造的20多块岩心对盐膏层蠕动规律开展单轴、三轴、阶梯蠕变试验和循环卸载、加载蠕变试验等,并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模拟蠕变应变从瞬态蠕变到稳态蠕变的方程式,较好地拟合了从瞬态到稳态对时间的不依赖性;得出了蠕变应变率不依赖于应力路径,仅是应力状态的函数,同时还得出了描述变形的本构方程,为分析盐膏层蠕动规律和计算蠕动压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盐层蠕动变形规律的分析是成功地进行盐膏层钻井设计和井下事故预防和治理的关键。用新疆塔里木盆地兰尕等构造的20多块岩心对盐膏层蠕动规律开展单轴、三轴、阶梯蠕变试验和循环卸载、加载蠕变试验等,并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模拟蠕变应变从瞬态蠕变到稳态蠕变的方程式,较好地拟合了从瞬态到稳态对时间的不依赖性;得出了蠕变应变率不依赖于应力路径,仅是应力状态的函数,同时还得出了描述变形的本构方程,为分析盐膏层蠕动规律和计算蠕动压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2, 24(6): 4-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2
摘要:
连续导向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在现场实施的一项新的钻井技术。华北油田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12口井上实施了该技术。实施中,根据不同的地层,选择了不同的钻具组合,在连续导向钻进段选用PDC钻头,在第1口井的实施中,选用了MWD无线随钻测量仪器,运用自行研制的钻井软件,不断调整钻进参数,顺利完成了钻井作业。完成的12口井钻机月速度提高了41%,钻井周期降低了9.34d/口,建井周期降低了11.44d/口。得出了0.85°单弯螺杆造斜率可满足井斜不大于20°的定向井和复合钻进的要求的结论,该技术的应用表明,连续导向钻井技术可大力推广应用。
连续导向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在现场实施的一项新的钻井技术。华北油田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12口井上实施了该技术。实施中,根据不同的地层,选择了不同的钻具组合,在连续导向钻进段选用PDC钻头,在第1口井的实施中,选用了MWD无线随钻测量仪器,运用自行研制的钻井软件,不断调整钻进参数,顺利完成了钻井作业。完成的12口井钻机月速度提高了41%,钻井周期降低了9.34d/口,建井周期降低了11.44d/口。得出了0.85°单弯螺杆造斜率可满足井斜不大于20°的定向井和复合钻进的要求的结论,该技术的应用表明,连续导向钻井技术可大力推广应用。
2002, 24(6): 8-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3
摘要:
塔北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井深通常在5500m以上,溶洞、裂缝比较发育,钻进过程中钻井液经常有进无出,有时"上吐下泻",很难找到钻进平衡点。通过采用地面设备(旋转防喷器等)控制井口回压,配合改进的反循环压井技术,在边漏边喷的特殊工况下继续钻进,有效地减轻了对地层的污染。主要介绍了边漏边钻工艺设计、工艺操作要求和现场实施情况。边漏边钻工艺技术的实施,顺利钻穿了溶洞、裂缝型地层,完成了钻井地质任务。可控状态下的边漏边钻工艺作为一种非常规的钻井技术,为复杂地层的顺利钻进、油气层的发现及打开更多产层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塔北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井深通常在5500m以上,溶洞、裂缝比较发育,钻进过程中钻井液经常有进无出,有时"上吐下泻",很难找到钻进平衡点。通过采用地面设备(旋转防喷器等)控制井口回压,配合改进的反循环压井技术,在边漏边喷的特殊工况下继续钻进,有效地减轻了对地层的污染。主要介绍了边漏边钻工艺设计、工艺操作要求和现场实施情况。边漏边钻工艺技术的实施,顺利钻穿了溶洞、裂缝型地层,完成了钻井地质任务。可控状态下的边漏边钻工艺作为一种非常规的钻井技术,为复杂地层的顺利钻进、油气层的发现及打开更多产层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2002, 24(6): 10-1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4
摘要:
在钻进过程中,为了保证井下安全,实施近平衡钻井,人们往往采用技术套管来封固流砂层、易垮塌层、水层及多个压力层系的井段。但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在未下技套之前遇到复杂井段不易对付;下技套耗资较大;受井身结构的限制或探井未知因素的影响,往往仍有一些复杂地层技套没有封掉,从而影响到正常钻进。江苏油田在实践中摸索了用水泥浆封固复杂井段,从而实现安全钻进的目的。即在钻过复杂井段后,注入一定量的水泥浆,关井憋压,使水泥浆渗入地层,胶结了流砂砾石,堵住了水层,增加了井壁的稳定性。在闵20-13井及墩1-3井,应用挤水泥的方法封固了上部的流砂层、砾石层、下部的易坍塌层,使打开目的层的钻井液密度由过去的1.15g/cm3和1.16g/cm3分别下降至1.05g/cm3和1.08g/cm3,有效产油量增加。另外,上部井壁的稳定对于下一步采用乳化柴油进行近平衡钻井打下了基础。
在钻进过程中,为了保证井下安全,实施近平衡钻井,人们往往采用技术套管来封固流砂层、易垮塌层、水层及多个压力层系的井段。但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在未下技套之前遇到复杂井段不易对付;下技套耗资较大;受井身结构的限制或探井未知因素的影响,往往仍有一些复杂地层技套没有封掉,从而影响到正常钻进。江苏油田在实践中摸索了用水泥浆封固复杂井段,从而实现安全钻进的目的。即在钻过复杂井段后,注入一定量的水泥浆,关井憋压,使水泥浆渗入地层,胶结了流砂砾石,堵住了水层,增加了井壁的稳定性。在闵20-13井及墩1-3井,应用挤水泥的方法封固了上部的流砂层、砾石层、下部的易坍塌层,使打开目的层的钻井液密度由过去的1.15g/cm3和1.16g/cm3分别下降至1.05g/cm3和1.08g/cm3,有效产油量增加。另外,上部井壁的稳定对于下一步采用乳化柴油进行近平衡钻井打下了基础。
2002, 24(6): 13-1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5
摘要:
百70井是百色油田会战以来设计井深最深,而且已顺利完钻的1口评价井,易垮塌层那读组顶界埋藏深、厚度大居百色油田所钻井眼之最,因此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介绍了该井在安全钻进、防垮塌、防卡钻及划眼等井下复杂情况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施工证明所采取的工艺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该井的钻探成功为百色油田的较深井钻探和那读组防垮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百70井是百色油田会战以来设计井深最深,而且已顺利完钻的1口评价井,易垮塌层那读组顶界埋藏深、厚度大居百色油田所钻井眼之最,因此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介绍了该井在安全钻进、防垮塌、防卡钻及划眼等井下复杂情况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施工证明所采取的工艺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该井的钻探成功为百色油田的较深井钻探和那读组防垮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02, 24(6): 15-1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6
摘要:
在天然气井固井中,上部固井质量一直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固井质量,达到保护套管的目的,研制了新型水泥浆体系。经室内研究,选择了减轻剂的种类与粒级配比;根据低密度水泥浆的性能要求,确定了配方,并对该配方进行了触变防漏特性及稳定性分析,形成了具有体系稳定、水泥浆密度波动对水泥浆体系产生影响较小、抗漏失能力强、早期强度发展快等特点的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经现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天然气井固井中,上部固井质量一直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固井质量,达到保护套管的目的,研制了新型水泥浆体系。经室内研究,选择了减轻剂的种类与粒级配比;根据低密度水泥浆的性能要求,确定了配方,并对该配方进行了触变防漏特性及稳定性分析,形成了具有体系稳定、水泥浆密度波动对水泥浆体系产生影响较小、抗漏失能力强、早期强度发展快等特点的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经现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2, 24(6): 18-2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7
摘要:
塔河油田的水平井产量优势明显。但水平井φ177.8mm尾管的固井质量差,严重影响了油田的评价与开发。在TC423、TH105、TH106、TH107、TH1085口井当中,仅TH106井的声幅测井合格。为适应今后生产发展的需要,工程监理中心对水平井φ177.8mm尾管固井作了专题研究,通过室内试验优选出可有效驱替含油钻井液的水泥浆配方,选择性能可靠的井下工具与合适的施工参数,制定出保证套管下到位的措施。通过6口井的试验,1次固井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优质率50%。
塔河油田的水平井产量优势明显。但水平井φ177.8mm尾管的固井质量差,严重影响了油田的评价与开发。在TC423、TH105、TH106、TH107、TH1085口井当中,仅TH106井的声幅测井合格。为适应今后生产发展的需要,工程监理中心对水平井φ177.8mm尾管固井作了专题研究,通过室内试验优选出可有效驱替含油钻井液的水泥浆配方,选择性能可靠的井下工具与合适的施工参数,制定出保证套管下到位的措施。通过6口井的试验,1次固井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优质率50%。
2002, 24(6): 21-2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8
摘要:
西20-1X井是西20断块上的1口三开定向开发井,目的层为寒武系府君山组。该井潜山盖层复杂,技术套管未能坐入潜山,三开后发生严重漏失,无法建立循环,用常规固井工艺技术无法固井,采用尾管悬挂器、管外封隔器及配套工具等新工艺技术达到了优质固井的目的。
西20-1X井是西20断块上的1口三开定向开发井,目的层为寒武系府君山组。该井潜山盖层复杂,技术套管未能坐入潜山,三开后发生严重漏失,无法建立循环,用常规固井工艺技术无法固井,采用尾管悬挂器、管外封隔器及配套工具等新工艺技术达到了优质固井的目的。
2002, 24(6): 23-2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09
摘要:
为了解决修井、射孔等作业过程中压井液的漏失、滤失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水敏、水锁、固相堵塞、乳液堵塞等地层损害,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含可溶性固相的暂堵型高密度压井液配方体系。该体系主要由XC聚合物和YDC-LN助剂以及可水溶性加重剂组成。通过配方筛选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稳定性好,耐温超过105℃,滤失量小,抑制性强,岩心损害率小于20%,而且具有密度可调、返排率高等特点;与自来水和油田污水的配伍性好,应用简单、方便。
为了解决修井、射孔等作业过程中压井液的漏失、滤失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水敏、水锁、固相堵塞、乳液堵塞等地层损害,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含可溶性固相的暂堵型高密度压井液配方体系。该体系主要由XC聚合物和YDC-LN助剂以及可水溶性加重剂组成。通过配方筛选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稳定性好,耐温超过105℃,滤失量小,抑制性强,岩心损害率小于20%,而且具有密度可调、返排率高等特点;与自来水和油田污水的配伍性好,应用简单、方便。
2002, 24(6): 26-2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0
摘要:
中原油田陕北富县探区勘探面积3836.8km2,1999年中原油田开始对该区古生界进行探索,相继部署了富古1井、富古2井、富古3井。在3口井的钻探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刺、断钻具事故,极大地影响了钻井速度。对陕北富县探区钻具失效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分析了钻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钻具失效的改进措施。
中原油田陕北富县探区勘探面积3836.8km2,1999年中原油田开始对该区古生界进行探索,相继部署了富古1井、富古2井、富古3井。在3口井的钻探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刺、断钻具事故,极大地影响了钻井速度。对陕北富县探区钻具失效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分析了钻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钻具失效的改进措施。
2002, 24(6): 30-3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1
摘要:
胜利油田草13断块馆陶组油层,油藏埋深为1000~1030m,闭合高度约30m,地质结构为湿地扇沉积,易漏失。该层原油密度为0.9267~1.0286g/cm3,为特稠油油藏, 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3277~14373mPa·s,需采用注蒸汽热采工艺投产,完井方式为下套管固井射孔完井。为确保固井过程中不致发生漏失对油层造成伤害,提高热采井的热采效益,在该区块采用了低密度泡沫水泥浆固井工艺,使得固井水泥浆当量密度由原来的1.85g/cm3下降到1.50 g/cm 3以下,取得了明显效果,固井合格率100%,优质率87.5%。与普通水泥浆固井的井相比,井口出口温度平均提高15%以上,日产油量提高20%。
胜利油田草13断块馆陶组油层,油藏埋深为1000~1030m,闭合高度约30m,地质结构为湿地扇沉积,易漏失。该层原油密度为0.9267~1.0286g/cm3,为特稠油油藏, 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3277~14373mPa·s,需采用注蒸汽热采工艺投产,完井方式为下套管固井射孔完井。为确保固井过程中不致发生漏失对油层造成伤害,提高热采井的热采效益,在该区块采用了低密度泡沫水泥浆固井工艺,使得固井水泥浆当量密度由原来的1.85g/cm3下降到1.50 g/cm 3以下,取得了明显效果,固井合格率100%,优质率87.5%。与普通水泥浆固井的井相比,井口出口温度平均提高15%以上,日产油量提高20%。
2002, 24(6): 32-3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2
摘要:
在各类卡钻事故中, "键槽卡钻"事故多发生在定向井或特殊定向施工的井中,随着定向井完成的比例越来越大,键槽卡钻在卡钻事故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在各类卡钻事故中, "键槽卡钻"事故多发生在定向井或特殊定向施工的井中,随着定向井完成的比例越来越大,键槽卡钻在卡钻事故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2002, 24(6): 34-3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3
摘要:
加快钻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钻井工程技术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胜利油田在这方面有2次大的飞跃: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配备了大功率的机泵组,喷射钻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特殊喷嘴的使用取得突破,水功率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钻井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钻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仍然必须认真考虑加快钻井速度提高效益这方面的问题。用高效钻头代替普通钻头是现有条件下的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重要方法。
加快钻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钻井工程技术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胜利油田在这方面有2次大的飞跃: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配备了大功率的机泵组,喷射钻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特殊喷嘴的使用取得突破,水功率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钻井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钻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仍然必须认真考虑加快钻井速度提高效益这方面的问题。用高效钻头代替普通钻头是现有条件下的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重要方法。
2002, 24(6): 36-3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4
摘要: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油藏通常由不同性质的多个油层组成,各层之间通过井筒和层间越流而相互影响。因为经济上的考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多层油藏往往只打开其中的若干层进行生产。采用有效井径的概念,在考虑表皮效应和井筒储存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封闭边界的2层越流油气藏单层开采时井底压力的动态模型。通过拉氏变换得到拉氏空间下以Bessel函数表示的精确解。运用Crump数值反演方法,得到了实空间的解,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油藏通常由不同性质的多个油层组成,各层之间通过井筒和层间越流而相互影响。因为经济上的考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多层油藏往往只打开其中的若干层进行生产。采用有效井径的概念,在考虑表皮效应和井筒储存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封闭边界的2层越流油气藏单层开采时井底压力的动态模型。通过拉氏变换得到拉氏空间下以Bessel函数表示的精确解。运用Crump数值反演方法,得到了实空间的解,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
2002, 24(6): 39-4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5
摘要: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地层出砂是一种新型出砂预测方法。稠油油藏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用传统出砂预测方法进行出砂预测与现场试验结果误差很大。结合辽河油田杜32区块和胜利油田埕北井区的现场情况,根据现场收集的地层、流体、测井解释、油井生产状况等资料,在分析影响地层出砂因素的基础上,应用BP网络模型对样本进行学习,预测地层出砂。结果表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可将预测结果分为不出砂、轻微出砂、中等出砂、严重出砂4个等级,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防砂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防砂效果。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地层出砂是一种新型出砂预测方法。稠油油藏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用传统出砂预测方法进行出砂预测与现场试验结果误差很大。结合辽河油田杜32区块和胜利油田埕北井区的现场情况,根据现场收集的地层、流体、测井解释、油井生产状况等资料,在分析影响地层出砂因素的基础上,应用BP网络模型对样本进行学习,预测地层出砂。结果表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可将预测结果分为不出砂、轻微出砂、中等出砂、严重出砂4个等级,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防砂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防砂效果。
2002, 24(6): 42-44,6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6
摘要:
根据弹性力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了考虑油层流体渗流作用时,裸眼井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根据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相应的出砂预测模型,给出油井出砂时临界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储层压力、岩石抗压强度及原地应力状态对出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压力、地应力增大,岩石抗压强度变小时,临界井底流压升高,井壁更易出砂。
根据弹性力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了考虑油层流体渗流作用时,裸眼井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根据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相应的出砂预测模型,给出油井出砂时临界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储层压力、岩石抗压强度及原地应力状态对出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压力、地应力增大,岩石抗压强度变小时,临界井底流压升高,井壁更易出砂。
2002, 24(6): 45-4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7
摘要:
提出以当量产能比和自然产能比作为防砂措施对油井产能造成影响的评价指标,并根据补孔和防砂措施造成的附加流动区域及相应的表皮系数,推导了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防砂前油井流入动态,根据当量产能比可预测防砂后油井流入动态。形成了一套可用于各种防砂方法的系统有效的防砂井产能评价与预测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需要的基础数据少且易于提供,计算结果可靠。
提出以当量产能比和自然产能比作为防砂措施对油井产能造成影响的评价指标,并根据补孔和防砂措施造成的附加流动区域及相应的表皮系数,推导了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防砂前油井流入动态,根据当量产能比可预测防砂后油井流入动态。形成了一套可用于各种防砂方法的系统有效的防砂井产能评价与预测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需要的基础数据少且易于提供,计算结果可靠。
2002, 24(6): 49-5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8
摘要:
克拉玛依六~九区稠油区块属砂岩油藏,地层结构疏松,注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采方式加剧了油层的破坏,致使生产井出砂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该区稠油油藏的正常生产。六~九区自199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绕丝管防砂等机械防砂及羟基铝防砂等化学固砂措施,由于防砂范围有限、效果差、固砂周期短、成本较高等原因,这些措施均未得到推广应用。有机硅改性固砂剂克服了以上缺点,具有较好的高温固砂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300℃下,优选的有机硅高温固砂剂固结体抗压强度在4MPa以上,同时该固砂剂对地层伤害小,水相渗透率达0.60μm2以上。高温固砂剂在六~九区稠油油藏现场试验了10井次,有效率90%,增产原油1180.7t,处理后原油含砂率均为微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克拉玛依六~九区稠油区块属砂岩油藏,地层结构疏松,注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采方式加剧了油层的破坏,致使生产井出砂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该区稠油油藏的正常生产。六~九区自199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绕丝管防砂等机械防砂及羟基铝防砂等化学固砂措施,由于防砂范围有限、效果差、固砂周期短、成本较高等原因,这些措施均未得到推广应用。有机硅改性固砂剂克服了以上缺点,具有较好的高温固砂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300℃下,优选的有机硅高温固砂剂固结体抗压强度在4MPa以上,同时该固砂剂对地层伤害小,水相渗透率达0.60μm2以上。高温固砂剂在六~九区稠油油藏现场试验了10井次,有效率90%,增产原油1180.7t,处理后原油含砂率均为微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02, 24(6): 53-5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19
摘要:
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到中后期,射开的油层增多,由于油层出砂而造成的亏空日益严重,防砂难度越来越大。为此开发了适合于多层防砂的LH网络树脂覆膜砂。介绍了网络剂的筛选、网络剂长度及加量的确定、网络覆膜砂强度的改进及影响网络覆膜砂的各种相关因素。研究认为,LH网络覆膜砂具有较高的强度及渗透率,在一定压力和排量下有防止覆膜砂反吐的功能,可用一次防砂管柱实现多层防砂施工。
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到中后期,射开的油层增多,由于油层出砂而造成的亏空日益严重,防砂难度越来越大。为此开发了适合于多层防砂的LH网络树脂覆膜砂。介绍了网络剂的筛选、网络剂长度及加量的确定、网络覆膜砂强度的改进及影响网络覆膜砂的各种相关因素。研究认为,LH网络覆膜砂具有较高的强度及渗透率,在一定压力和排量下有防止覆膜砂反吐的功能,可用一次防砂管柱实现多层防砂施工。
2002, 24(6): 57-6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20
摘要:
从室内试验研究和现场应用分析2方面对酚醛树脂覆膜砂、改性树脂固砂剂的性能特点进行了详述。酚醛树脂覆膜砂是在石英砂表面通过物理方法均匀涂敷一层酚醛树脂,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树脂覆膜砂表面的树脂软化固结。树脂覆膜砂固结后的抗压强度和渗透率受树脂浓度、石英砂粒径、固化温度等因素影响,试验发现树脂浓度为12%的树脂覆膜砂在地层温度60℃以上时抗压强度和渗透率均较高。树脂覆膜砂现场适用于有一定亏空地层,冀东油田现场应用50井次,效果较好。改性树脂固砂剂防砂是双液法防砂,室内和现场试验说明改性树脂固砂剂适应温度范围广,固结强度更高,适用于早期防砂。
从室内试验研究和现场应用分析2方面对酚醛树脂覆膜砂、改性树脂固砂剂的性能特点进行了详述。酚醛树脂覆膜砂是在石英砂表面通过物理方法均匀涂敷一层酚醛树脂,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树脂覆膜砂表面的树脂软化固结。树脂覆膜砂固结后的抗压强度和渗透率受树脂浓度、石英砂粒径、固化温度等因素影响,试验发现树脂浓度为12%的树脂覆膜砂在地层温度60℃以上时抗压强度和渗透率均较高。树脂覆膜砂现场适用于有一定亏空地层,冀东油田现场应用50井次,效果较好。改性树脂固砂剂防砂是双液法防砂,室内和现场试验说明改性树脂固砂剂适应温度范围广,固结强度更高,适用于早期防砂。
2002, 24(6): 61-6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21
摘要:
针对孤东油田大量油井出现粉细砂甚至粘土砂而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研制了用JHS-3胶合砂防粉细砂方法。介绍了胶合砂的基本配方、主要技术指标及防砂机理。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井的层数、处理半径和施工压力升幅3个因素直接影响着胶合砂的防砂堵水效果。现场20井次的应用情况可看出,胶合砂能有效地防住粉细砂和粘土砂,明显地改善产液剖面,并有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针对孤东油田大量油井出现粉细砂甚至粘土砂而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研制了用JHS-3胶合砂防粉细砂方法。介绍了胶合砂的基本配方、主要技术指标及防砂机理。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井的层数、处理半径和施工压力升幅3个因素直接影响着胶合砂的防砂堵水效果。现场20井次的应用情况可看出,胶合砂能有效地防住粉细砂和粘土砂,明显地改善产液剖面,并有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2002, 24(6): 64-6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22
摘要:
官195断块已进入综合治理、控水稳油阶段,油井出砂、套变较多,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和生产时率。从沉积微相分析、地层岩心观察和地层出砂的对比等多方面对地层进行了分析,基本认清该区块地层出砂机理、主要出砂层位和产油主力层,为砂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经优化简化层系、优选井号、封堵非主力油层,试验应用封隔器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油田在长井段、细粉砂岩出砂油层的防砂技术突破。
官195断块已进入综合治理、控水稳油阶段,油井出砂、套变较多,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和生产时率。从沉积微相分析、地层岩心观察和地层出砂的对比等多方面对地层进行了分析,基本认清该区块地层出砂机理、主要出砂层位和产油主力层,为砂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经优化简化层系、优选井号、封堵非主力油层,试验应用封隔器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油田在长井段、细粉砂岩出砂油层的防砂技术突破。
2002, 24(6): 66-6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23
摘要:
针对羊二庄油田1998年以来油层复查补层后部分出砂井抽油泵频繁砂卡、油层砂埋及以往采用地层防砂工艺存在防砂效果差、有效期短、成本高等问题,研究应用了防砂卡工艺。该工艺包括挡、沉、排砂防砂工艺,长柱塞防砂泵防砂工艺和循环充填防砂工艺3种。介绍了其管柱结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及现场应用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3种防砂卡工艺施工简便,作业占井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地防止抽油泵砂卡现象发生,延长了油井免修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羊二庄油田1998年以来油层复查补层后部分出砂井抽油泵频繁砂卡、油层砂埋及以往采用地层防砂工艺存在防砂效果差、有效期短、成本高等问题,研究应用了防砂卡工艺。该工艺包括挡、沉、排砂防砂工艺,长柱塞防砂泵防砂工艺和循环充填防砂工艺3种。介绍了其管柱结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及现场应用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3种防砂卡工艺施工简便,作业占井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地防止抽油泵砂卡现象发生,延长了油井免修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2, 24(6): 69-7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24
摘要:
排砂采油工艺是应用于出砂油藏的一种新生产技术。该工艺以高压水为动力液,通过井下水力射流泵,将混合液带至地面,对油层无遮挡,不会造成地层二次堵塞,可起到一定解堵作用,能解决机械防砂、化学防砂采油对地层的伤害问题。该工艺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尚店油田应用4口井,产液量高,投入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排砂采油工艺是应用于出砂油藏的一种新生产技术。该工艺以高压水为动力液,通过井下水力射流泵,将混合液带至地面,对油层无遮挡,不会造成地层二次堵塞,可起到一定解堵作用,能解决机械防砂、化学防砂采油对地层的伤害问题。该工艺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尚店油田应用4口井,产液量高,投入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2, 24(6): 72-7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25
摘要:
辽河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油藏类型多。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出砂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的各种防砂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点:机械防砂法井筒内留有筛管和封隔器,井下工具打捞困难,修井作业费用高,而且为油田生产后期各种增产措施的实施带来困难;管内防砂减小了内通径,影响油井产能及各种井下工具的下入;化学法防砂对地层伤害严重,防砂有效期短,易受层间矛盾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它将射孔和防砂2个工艺过程1次施工完成,简化了施工程序,保护地层不受伤害,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辽河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油藏类型多。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出砂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的各种防砂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点:机械防砂法井筒内留有筛管和封隔器,井下工具打捞困难,修井作业费用高,而且为油田生产后期各种增产措施的实施带来困难;管内防砂减小了内通径,影响油井产能及各种井下工具的下入;化学法防砂对地层伤害严重,防砂有效期短,易受层间矛盾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它将射孔和防砂2个工艺过程1次施工完成,简化了施工程序,保护地层不受伤害,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2002, 24(6): 74-7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2.06.026
摘要: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区,南界距现海岸3km,自1988年开发以来,已发现馆陶组、中生界、东营组等以馆陶组为主的亿吨级复式油气田。埕岛油田馆陶组油层埋藏浅、油层厚,油井产量占埕岛油田总产量的90%以上。油藏平均孔隙度34.5%,泥质含量6.5%,胶结疏松,成岩性差。该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必须进行油井防砂。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区,南界距现海岸3km,自1988年开发以来,已发现馆陶组、中生界、东营组等以馆陶组为主的亿吨级复式油气田。埕岛油田馆陶组油层埋藏浅、油层厚,油井产量占埕岛油田总产量的90%以上。油藏平均孔隙度34.5%,泥质含量6.5%,胶结疏松,成岩性差。该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必须进行油井防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