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22卷 第2期
2000, 22(2): 1-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1
摘要:
较全面地总结了世界石油钻井科技的主要成果水平,分析了我国石油钻井科技现状及其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展望了未来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较全面地总结了世界石油钻井科技的主要成果水平,分析了我国石油钻井科技现状及其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展望了未来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0, 22(2): 7-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2
摘要:
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国家"九五"期间的攻关研究项目。螺杆钻具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研制满足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需要的小尺寸高造斜率的弯外壳螺杆钻具。文中从双弯与单弯螺杆钻具的结构等效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油田需要设计和制造了5LZ95×7.0同体双弯螺杆钻具,在油田得到了现场验证,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为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增添了一种新型实用工具。
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国家"九五"期间的攻关研究项目。螺杆钻具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研制满足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需要的小尺寸高造斜率的弯外壳螺杆钻具。文中从双弯与单弯螺杆钻具的结构等效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油田需要设计和制造了5LZ95×7.0同体双弯螺杆钻具,在油田得到了现场验证,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为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增添了一种新型实用工具。
2000, 22(2): 12-1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3
摘要:
利用全尺寸携屑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携屑试验,得到了侧钻水平井井眼内岩屑的运移规律,指出了环空岩屑成床的临界环空返速为0.85~1.2 m/s,形成岩屑床的临界井斜角为40°~60°。提出了衡量钻井液携屑能力的参数及指标,评判出钻井液携屑能力的参数临界值为1.5。推荐了现场施工的环空返速范围为1.2~2.0 m/s,钻井液性能参数设计应满足携屑能力参数≥ 1.5为宜。大庆油田的施工实践,证明了文中结果的正确性。
利用全尺寸携屑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携屑试验,得到了侧钻水平井井眼内岩屑的运移规律,指出了环空岩屑成床的临界环空返速为0.85~1.2 m/s,形成岩屑床的临界井斜角为40°~60°。提出了衡量钻井液携屑能力的参数及指标,评判出钻井液携屑能力的参数临界值为1.5。推荐了现场施工的环空返速范围为1.2~2.0 m/s,钻井液性能参数设计应满足携屑能力参数≥ 1.5为宜。大庆油田的施工实践,证明了文中结果的正确性。
2000, 22(2): 17-1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4
摘要:
预测下部钻具组合(BHA)的造斜能力对准确控制井眼轨迹十分重要。在现有BHA造斜能力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更能为现场广泛应用的新型预测方法。通过确定一个区块不同地层中的稳斜钻具组合,可以求得该地层中特定条件下的平衡侧向力。以此为基础,可以确定给定BHA的造斜能力。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考虑了井眼轨迹、施工参数的影响,也能很好的考虑地层参数的影响。文中利用长庆油田某区块上的资料,给出了这种方法的计算实例。
预测下部钻具组合(BHA)的造斜能力对准确控制井眼轨迹十分重要。在现有BHA造斜能力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更能为现场广泛应用的新型预测方法。通过确定一个区块不同地层中的稳斜钻具组合,可以求得该地层中特定条件下的平衡侧向力。以此为基础,可以确定给定BHA的造斜能力。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考虑了井眼轨迹、施工参数的影响,也能很好的考虑地层参数的影响。文中利用长庆油田某区块上的资料,给出了这种方法的计算实例。
2000, 22(2): 20-2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5
摘要:
乌深1井是大港油田有史以来乃至东部油田最深,且具有科学探索性质的深探井,设计井深6000 m。由于井深、地质情况复杂、地温梯度高、钻井施工难度大,通过施工人员的努力,乌深1井历经393d钻至井深5852 m,创造了全国陆上油田?311 mm井眼最深和?244.5mm套管一次下入最深的记录。介绍了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和钻井施工中在大尺寸井眼钻进、钻具和套管保护、?244.5mm套管下入和固井、钻井液工艺技术以及欠平衡钻进技术等。
乌深1井是大港油田有史以来乃至东部油田最深,且具有科学探索性质的深探井,设计井深6000 m。由于井深、地质情况复杂、地温梯度高、钻井施工难度大,通过施工人员的努力,乌深1井历经393d钻至井深5852 m,创造了全国陆上油田?311 mm井眼最深和?244.5mm套管一次下入最深的记录。介绍了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和钻井施工中在大尺寸井眼钻进、钻具和套管保护、?244.5mm套管下入和固井、钻井液工艺技术以及欠平衡钻进技术等。
2000, 22(2): 24-2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6
摘要:
滨古14-侧平1井是胜利油田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侧钻水平井钻井采油成套技术实施的1口试验井,也是胜利油田第一口古潜山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文中介绍了该井的地质及钻井设计、侧钻施工、井眼轨迹控制、测量技术等,对施工同类侧钻水平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滨古14-侧平1井是胜利油田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侧钻水平井钻井采油成套技术实施的1口试验井,也是胜利油田第一口古潜山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文中介绍了该井的地质及钻井设计、侧钻施工、井眼轨迹控制、测量技术等,对施工同类侧钻水平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0, 22(2): 27-3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7
摘要:
跃西2平1水平井是青海油田应用水平井技术勘探和开发的第一口水平井,也是国内高原地区(柴达木盆地)完成的第一口水平井。该井的完成,创同类型水平井钻井周期、纯钻时间、平均机械钻速的国内好成绩。施工中,积极采用"全压连续钻进"侧钻新工艺,并总结、积累了一套系统的高原地区钻水平井的技术资料和施工经验,为今后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水平井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跃西2平1水平井是青海油田应用水平井技术勘探和开发的第一口水平井,也是国内高原地区(柴达木盆地)完成的第一口水平井。该井的完成,创同类型水平井钻井周期、纯钻时间、平均机械钻速的国内好成绩。施工中,积极采用"全压连续钻进"侧钻新工艺,并总结、积累了一套系统的高原地区钻水平井的技术资料和施工经验,为今后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水平井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 22(2): 31-3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8
摘要:
PDC钻头在钻井破岩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在软硬交错的多夹层地层钻进时效果却不理想,常常发生先期损坏。针对胜利油田多夹层地层特点进行了PDC钻头的优化设计,突破了PDC钻头单一切削元件模式。根据该设计制造的一种新型复合式PDC钻头在多夹层地层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与牙轮钻头相比,复合PDC钻头机械钻速高、寿命长、进尺多等特点,对加快油田勘探开发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有积极的意义。
PDC钻头在钻井破岩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在软硬交错的多夹层地层钻进时效果却不理想,常常发生先期损坏。针对胜利油田多夹层地层特点进行了PDC钻头的优化设计,突破了PDC钻头单一切削元件模式。根据该设计制造的一种新型复合式PDC钻头在多夹层地层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与牙轮钻头相比,复合PDC钻头机械钻速高、寿命长、进尺多等特点,对加快油田勘探开发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有积极的意义。
2000, 22(2): 35-3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09
摘要:
泥页岩井眼稳定是由力学与化学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借助于井壁处有效应力的变化,将泥页岩与钻井液相互作用时页岩水化所产生的力学效应与纯力学效应结合起来,建立了斜井井眼稳定的力学、化学耦合模型,运用该模型可计算出保持井眼稳定的合理钻井液密度,并结合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与简要的分析。
泥页岩井眼稳定是由力学与化学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借助于井壁处有效应力的变化,将泥页岩与钻井液相互作用时页岩水化所产生的力学效应与纯力学效应结合起来,建立了斜井井眼稳定的力学、化学耦合模型,运用该模型可计算出保持井眼稳定的合理钻井液密度,并结合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与简要的分析。
2000, 22(2): 38-39,4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0
摘要:
针对大庆油田的地质特点,为满足高密度钻井液润滑的需要,将润滑理论与钻井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引入活性元素改善润滑剂在钻具表面的吸附特性,并适当提高分子量以提高润滑剂的润滑效率。用极压润滑仪测定,该润滑剂密度在1.03~1.7g/cm3范围内可使钻井液的润滑系数保持在0.15以下,在钾铵、两性离子等体系中都不影响钻井液的其它性能。同时该润滑剂利用了植物油副产品及其衍生物,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符合环保要求。RF润滑剂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效率高的特点,在大庆油田2口侧钻水平井和62口小
针对大庆油田的地质特点,为满足高密度钻井液润滑的需要,将润滑理论与钻井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引入活性元素改善润滑剂在钻具表面的吸附特性,并适当提高分子量以提高润滑剂的润滑效率。用极压润滑仪测定,该润滑剂密度在1.03~1.7g/cm3范围内可使钻井液的润滑系数保持在0.15以下,在钾铵、两性离子等体系中都不影响钻井液的其它性能。同时该润滑剂利用了植物油副产品及其衍生物,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符合环保要求。RF润滑剂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效率高的特点,在大庆油田2口侧钻水平井和62口小
2000, 22(2): 40-4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1
摘要:
开展油层保护研究工作,用钻井液、完井液对天然或人造岩心进行人为损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试验环节,以前主要采用高温高压动失水仪[1]进行动态和静态损害试验。但在应用中发现,如果只需要对岩心进行静态损害试验,用高温高压动失水仪就有很多不便之处,如钻井液、完井液用量大; 仪器结构庞大,操作不便; 清洗麻烦,试验时间长,增加了劳动强度等。JHJ环压式高温高压岩心实验仪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开展油层保护研究工作,用钻井液、完井液对天然或人造岩心进行人为损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试验环节,以前主要采用高温高压动失水仪[1]进行动态和静态损害试验。但在应用中发现,如果只需要对岩心进行静态损害试验,用高温高压动失水仪就有很多不便之处,如钻井液、完井液用量大; 仪器结构庞大,操作不便; 清洗麻烦,试验时间长,增加了劳动强度等。JHJ环压式高温高压岩心实验仪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2000, 22(2): 42-4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2
摘要:
水平井采油是石油工程中新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对于开采稠油、低渗、裂缝性、底水和气顶油藏以及老井的后期挖潜有明显效益。由于水平井与油藏接触段较长,井内压降较大,其沿程压降对产油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掌握水平段的流动损失和压降规律,对优化水平井长度及开采工艺设计、准确预测水平井产油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水平井中,沿程不断有流体从管壁孔眼流入井筒,这是一种变质量流动,这种流动比常规的管道流动复杂得多。文中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壁面注入对管流压降及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给出单支管流动损失并总结压降系数与壁面注入速度及截面雷
水平井采油是石油工程中新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对于开采稠油、低渗、裂缝性、底水和气顶油藏以及老井的后期挖潜有明显效益。由于水平井与油藏接触段较长,井内压降较大,其沿程压降对产油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掌握水平段的流动损失和压降规律,对优化水平井长度及开采工艺设计、准确预测水平井产油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水平井中,沿程不断有流体从管壁孔眼流入井筒,这是一种变质量流动,这种流动比常规的管道流动复杂得多。文中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壁面注入对管流压降及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给出单支管流动损失并总结压降系数与壁面注入速度及截面雷
2000, 22(2): 46-5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3
摘要:
较详细地介绍了"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的施工工艺过程和现场施工效果。油井"压胀松动"施工设计中,药量的计算及装药延时设计基于油层岩石动态力学参数的测定,特别是油层岩石产生压胀的Y值的大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论述了压裂弹体设计、施工中的弹体装配、引爆工艺、施工工艺关系和现场施工的成败,并讨论和分析了套管井套管破坏的预防和保护问题。最后对在子长油矿进行的4207裸眼井和4242套管井"压胀松动"现场试验的工艺效果和地质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技术是一项极有前途的增产新技术。
较详细地介绍了"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的施工工艺过程和现场施工效果。油井"压胀松动"施工设计中,药量的计算及装药延时设计基于油层岩石动态力学参数的测定,特别是油层岩石产生压胀的Y值的大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论述了压裂弹体设计、施工中的弹体装配、引爆工艺、施工工艺关系和现场施工的成败,并讨论和分析了套管井套管破坏的预防和保护问题。最后对在子长油矿进行的4207裸眼井和4242套管井"压胀松动"现场试验的工艺效果和地质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技术是一项极有前途的增产新技术。
2000, 22(2): 51-53,5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4
摘要:
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的计算直接关系到现场有关工艺的设计。在固、液多相流计算中普遍采用漂移流动模型,固相在静止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是建立漂移流动模型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固体颗粒在静止液体中的沉降动力学特性。综述了固体颗粒在静止液体中发生自由沉降和干涉沉降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的计算相关式以及这些相关式的使用范围,并且考虑了颗粒形状和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的计算直接关系到现场有关工艺的设计。在固、液多相流计算中普遍采用漂移流动模型,固相在静止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是建立漂移流动模型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固体颗粒在静止液体中的沉降动力学特性。综述了固体颗粒在静止液体中发生自由沉降和干涉沉降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的计算相关式以及这些相关式的使用范围,并且考虑了颗粒形状和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2000, 22(2): 54-5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5
摘要:
根据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概念,研究了油井压裂过程中岩石破裂压力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计算公式。该公式参数取不同的数值,可预测不同类型岩石的破裂压力。应用新公式还分析了现有公式的应用范围,指出:H-W公式只能计算非渗透岩石的破裂压力,因而给出了破裂压力的上限值;H-F公式只能计算高渗透岩石的破裂压力,因而给出了破裂压力的下限值。新公式可预测任何渗透状况岩石的破裂压力,它包括了早期提出的2个计算公式,并把渗透性岩石和非渗透性岩石完全统一起来。
根据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概念,研究了油井压裂过程中岩石破裂压力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计算公式。该公式参数取不同的数值,可预测不同类型岩石的破裂压力。应用新公式还分析了现有公式的应用范围,指出:H-W公式只能计算非渗透岩石的破裂压力,因而给出了破裂压力的上限值;H-F公式只能计算高渗透岩石的破裂压力,因而给出了破裂压力的下限值。新公式可预测任何渗透状况岩石的破裂压力,它包括了早期提出的2个计算公式,并把渗透性岩石和非渗透性岩石完全统一起来。
2000, 22(2): 57-6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6
摘要:
针对地层复杂、资料缺乏且需整体压裂改造的低渗油藏开发中投入与产出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压裂改造技术,即将井分阶段实施滚动压裂改造,通过压裂来认识地层,逐步完善与提高总体压裂优化设计。该技术在胜利大王北油田大52块的应用结果表明,这种逆向认识地层的方法是有效的,使储量难以动用的低渗边际油藏能得到经济高效的开发,为今后低渗边际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少投入、多产出的可操作方法。
针对地层复杂、资料缺乏且需整体压裂改造的低渗油藏开发中投入与产出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压裂改造技术,即将井分阶段实施滚动压裂改造,通过压裂来认识地层,逐步完善与提高总体压裂优化设计。该技术在胜利大王北油田大52块的应用结果表明,这种逆向认识地层的方法是有效的,使储量难以动用的低渗边际油藏能得到经济高效的开发,为今后低渗边际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少投入、多产出的可操作方法。
2000, 22(2): 60-6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7
摘要:
限流法压裂是低渗透多油层油藏挖潜改造的主要方法,它设计的关键是各层射孔方案的优化。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各小层的厚度确定射孔数,再由射孔数按比例计算施工过程中各层进液量和砂量,没有综合考虑各层的物性对改造规模和射孔数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中井筒、炮眼和裂缝内摩阻等对各层进液量的影响。建立了限流法压裂施工过程中各层流量随时间、地层物性和射孔数变化的数学模型,与裂缝几何参数模型联立可进行射孔方案优化设计。通过大庆长垣内部油田22口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限流法压裂是低渗透多油层油藏挖潜改造的主要方法,它设计的关键是各层射孔方案的优化。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各小层的厚度确定射孔数,再由射孔数按比例计算施工过程中各层进液量和砂量,没有综合考虑各层的物性对改造规模和射孔数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中井筒、炮眼和裂缝内摩阻等对各层进液量的影响。建立了限流法压裂施工过程中各层流量随时间、地层物性和射孔数变化的数学模型,与裂缝几何参数模型联立可进行射孔方案优化设计。通过大庆长垣内部油田22口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2000, 22(2): 64-6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8
摘要:
砂岩基质酸化酸岩反应和二次伤害机理研究是优选酸液体系与优化酸化设计的基础,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是进行此项研究的重要工具,其特点是:含油水的新鲜样品无需清洗、干燥、镀膜等样品制备过程,可直接放在镜下观察,且样品可保持在100%湿度条件下工作。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仪器特性,结合岩心酸浸泡试验,定位观察研究了用不同酸液、在不同酸蚀时间下的砂岩岩心中长石和粘土等矿物的变化及岩心孔隙喉道和酸溶蚀孔洞的形成状况。
砂岩基质酸化酸岩反应和二次伤害机理研究是优选酸液体系与优化酸化设计的基础,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是进行此项研究的重要工具,其特点是:含油水的新鲜样品无需清洗、干燥、镀膜等样品制备过程,可直接放在镜下观察,且样品可保持在100%湿度条件下工作。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仪器特性,结合岩心酸浸泡试验,定位观察研究了用不同酸液、在不同酸蚀时间下的砂岩岩心中长石和粘土等矿物的变化及岩心孔隙喉道和酸溶蚀孔洞的形成状况。
2000, 22(2): 67-6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19
摘要:
酸化作业后残酸返排的彻底与否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气体所具有的易压缩和卸压后膨胀的特性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助排剂。混气酸化技术利用注入氮气的转向、隔离、降滤失、缓速和助排作用来强化酸液的自身返排能力,提高返排速度和返出程度,达到解堵增产、保护储层的目的,尤其适用于渗透性差、地层压力低、敏感性强的特殊地层。简要介绍了这项技术的注气设计方法、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对影响返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混气酸化技术简单实用,助排效果明显,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酸化作业后残酸返排的彻底与否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气体所具有的易压缩和卸压后膨胀的特性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助排剂。混气酸化技术利用注入氮气的转向、隔离、降滤失、缓速和助排作用来强化酸液的自身返排能力,提高返排速度和返出程度,达到解堵增产、保护储层的目的,尤其适用于渗透性差、地层压力低、敏感性强的特殊地层。简要介绍了这项技术的注气设计方法、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对影响返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混气酸化技术简单实用,助排效果明显,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0, 22(2): 70-71,7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20
摘要:
从满足聚驱封堵工艺所要求的承压高、寿命长、封得住、解得开的实际出发,论述了聚驱层系上、下返封堵工艺原理,技术配套和试验应用情况。在总结室内及现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认为该技术可满足薄层、大跨距层段的封堵要求;既适于聚合物驱,也适于复合驱;既可用于上返,也可用于下返;是目前聚驱层系封堵工艺技术最可靠的措施之一,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从满足聚驱封堵工艺所要求的承压高、寿命长、封得住、解得开的实际出发,论述了聚驱层系上、下返封堵工艺原理,技术配套和试验应用情况。在总结室内及现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认为该技术可满足薄层、大跨距层段的封堵要求;既适于聚合物驱,也适于复合驱;既可用于上返,也可用于下返;是目前聚驱层系封堵工艺技术最可靠的措施之一,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2000, 22(2): 72-7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21
摘要:
随着油田的开发,三次采油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矿场试验。近年来,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从单井吞吐发展到微生物水驱,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详述了微生物水驱的机理,以及微生物的室内筛选评价和矿场应用效果。认为微生物水驱优于单井吞吐,驱油效率高,处理区域广,并同时作用于油水井,有较好的增注效果。且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
随着油田的开发,三次采油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矿场试验。近年来,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从单井吞吐发展到微生物水驱,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详述了微生物水驱的机理,以及微生物的室内筛选评价和矿场应用效果。认为微生物水驱优于单井吞吐,驱油效率高,处理区域广,并同时作用于油水井,有较好的增注效果。且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
2000, 22(2): 75-7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22
摘要:
随着国产油管在油田的普及,油管失效问题屡屡发生,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由现场55口油井调查表明,用国产新油管失效分为4种类型,即:粘扣、丝扣漏失、管体裂缝及其它。应用室内试验资料和生产现场资料对国产不加厚油管(?73.3×5.51 mm)失效原因从油管本身质量、螺纹脂使用、现场操作、丛式井磨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指出:现场使用中对国产油管与进口油管应区别对待,做细致扎实的技术管理工作;在订货时除按API SPEC STD 5B、API SPEC5CT最新版本执行外,还应在螺纹接头光滑度、
随着国产油管在油田的普及,油管失效问题屡屡发生,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由现场55口油井调查表明,用国产新油管失效分为4种类型,即:粘扣、丝扣漏失、管体裂缝及其它。应用室内试验资料和生产现场资料对国产不加厚油管(?73.3×5.51 mm)失效原因从油管本身质量、螺纹脂使用、现场操作、丛式井磨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指出:现场使用中对国产油管与进口油管应区别对待,做细致扎实的技术管理工作;在订货时除按API SPEC STD 5B、API SPEC5CT最新版本执行外,还应在螺纹接头光滑度、
2000, 22(2): 78-7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23
摘要:
电解食盐水产生氯气杀菌消毒已是成熟技术。近年来有关人员试图将上述技术应用于油田注水工程。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比较高,其中氯盐含量占90%以上,满足了电解所需条件。若能实现直接电解回注污水完成杀菌任务,将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工艺。但污水中除氯化钠外,还有较多的钙盐和镁盐,电解时在阴极板上结垢,结垢达一定厚度,电解将无法持续进行。因此该技术用于油田注水工程,清垢就成了非解决不可的技术关键。油田污水电解杀菌装置,合理地解决了阴极清垢问题,使回注污水电解杀菌技术达到实用阶段。该技术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9616
电解食盐水产生氯气杀菌消毒已是成熟技术。近年来有关人员试图将上述技术应用于油田注水工程。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比较高,其中氯盐含量占90%以上,满足了电解所需条件。若能实现直接电解回注污水完成杀菌任务,将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工艺。但污水中除氯化钠外,还有较多的钙盐和镁盐,电解时在阴极板上结垢,结垢达一定厚度,电解将无法持续进行。因此该技术用于油田注水工程,清垢就成了非解决不可的技术关键。油田污水电解杀菌装置,合理地解决了阴极清垢问题,使回注污水电解杀菌技术达到实用阶段。该技术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9616
2000, 22(2): 80-8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0.02.024
摘要:
《石油钻采工艺》1999年第3期发表了"连续油管在水平井中作业的力学分析[1]"。从文献[1]的连续油管井下分析示意图和方程(1)~(6)推断, x为连续油管中心线的曲线坐标,以连续油管底端为起点,指向井口方向为正。
《石油钻采工艺》1999年第3期发表了"连续油管在水平井中作业的力学分析[1]"。从文献[1]的连续油管井下分析示意图和方程(1)~(6)推断, x为连续油管中心线的曲线坐标,以连续油管底端为起点,指向井口方向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