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1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井眼温度变化对井壁稳定的影响
刘玉石, 周煜辉, 黄克累
1996, 18(4): 1-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1
摘要:
在深井钻井施工时,井底温度较高。钻井液循环过程中上部地层井壁温度升高。井壁围岩受热膨胀,产生膨胀应力。应用热弹性力学方法求解井壁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应力场变化,并定量地给出温度变化对井壁稳定的影响,对深井安全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用遗传积分法计算蠕变地层中套管的围压
窦益华, 樊正祥, 郑跃辉, 王峰
1996, 18(4): 5-7,1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2
摘要:
针对现有蠕变地层中套管围压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套管围压计算方法——遗传积分法。介绍了遗传积分法的基本概念,导出了蠕变地层中套管围压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简要分析。该方法具有直接、简便的特点。
深井钻柱的横向振动浅论
高宝奎, 高德利
1996, 18(4): 8-1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3
摘要:
全面探讨了钻柱底部横向振动的产生、传播和消失过程。分析表明,横向振动只发生并存在于钻柱底部;底部钻具的屈曲、动力失稳和钻柱与井壁的碰撞是引起横向振动的直接原因;由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引起的振动能,很大部分被螺旋屈曲段钻柱消耗;涡动和碰撞引起的中性点及中性支以上的振动,在向上传播过程中被钻井液阻尼抑制;钻柱轴向力影响振动频率和波的传播;中性点是危险点,但不是能量陷落点。
斜井与水平井套管扶正器计算的三弯矩方程解法
龚伟安
1996, 18(4): 15-2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4
摘要:
套管扶正器的正确位置,是保证斜井与水平井固井质量的前提。在全面分析安装有多个扶正器套管柱的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了有初弯曲连续梁的力学模型,用初弯曲纵横弯曲梁理论和三弯矩方程组成的多元线性联立方程组,从理论上解决了斜井和水平井套管扶正器安装位置的正确计算方法,并修正了《API套管扶正器技术规范》(API Spec 10D)违背扶正器处套管变形连续性原理和我国原石油部部颁标准《SY5334-88套管扶正器间距计算推荐方法》认为扶正器套管转角为0的不妥作法。
?140mm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技术应用
谢继安
1996, 18(4): 25-2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5
摘要:
针对"九五"小井眼水平井的技术攻关,大港定向井公司在?140mm套管内进行了套管开窗钻定向井技术的试验。通过在枣1286-4井的试验证明,不仅有能力控制井眼轨迹,而且还能根据完井的需要进行扩眼。同时,对小井眼专用工具及有线随钻侧量仪器进行了试验,效果良好。
尾管插管固井工艺
王合林, 陈星元, 薛宥堂, 宋振宅
1996, 18(4): 28-3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6
摘要:
尾管固井用双胶塞时,易憋泵和替空;不用胶塞时,常常要上小钻具钻水泥塞,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尾管插管固井工艺仍用尾管悬挂器,但在尾管原阻流环位置加有双作用阻流环总成,在悬挂器中心管下面接有插入管,可通到阻流环以下。注水泥时,水泥浆经插入管返至尾管环形空间,不与尾管内壁接触;注完水泥替钻井液时,插入管内要留200~300m水泥浆,然后将插入管提至阻流环以上,把水泥浆循环出来,保证不会替空,尾管内也不会留水泥塞。经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硅灰对油井水泥抗腐蚀能力的影响
廖刚, 杨远光, 王华
1996, 18(4): 31-34,4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7
摘要:
高矿化度地下水和高合CO2、硫酸盐还原菌的地下水,通过溶蚀、化学和膨胀对水泥石进行腐蚀,减低油井寿命。通过特性分析,认为改善水泥石的渗透性,降低水泥石中Ca(OH)2的含量,能从本质上提高水泥石的抗腐蚀能力。在水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硅灰后,使水泥石中Ca(OH)2含量降低,另外,也改变了水泥体系的钙硅比和水化产物的组分,使水泥石结构均匀、致密、孔隙孔径变小、孔隙度降低,使水泥石强度增加,渗透率降低,从而提高了水泥石的抗腐蚀能力。
利用测井曲线预测地层压力
邓兴德
1996, 18(4): 35-3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8
摘要:
塔里木盆地各油田间相距较远,地层压力相差较大,同一口井也有多套压力体系,不同体系间压力相差较大。用现有的方法预测地层压力,有的误差都超过100%。经分析,组合测井的井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等资料基本上反应了地层的综合物理性质,据此,建立了预测地层压力的新模式。经实际验证,除个别异常压力过大的点误差超过10%外,其余都小于10%,预测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要求。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资料来源可靠,对过去的资料没有依赖性,不受岩性影响,可预测非连续沉积地层的地层压力。
钻井模型中两个重要因素的处理技术
王平
1996, 18(4): 39-4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09
摘要:
钻井实践表明,地层因素和钻头类型是影响钻井过程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以往建立的钻井模型一般都将这两个因素的作用融合在其它因素中或用一个系数来代替,而不论是什么地层和钻头类型又都使用同一钻井模型或系数,这显然是不恰当的。采用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非数量因素数量化"的方法对这两个因素进行了处理,其结果证明,可以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取地层信息和钻头类型信息。
金刚石双心钻头使用在川东获得突破
李万林, 曾恒, 范晓勒
1996, 18(4): 44-4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0
摘要:
川东池浅1井T1j12气层H2S含量很高,现不能开采;T1j12气层H2S含量较低,可以开采。两个气层相距20m,极易串通,所以固井质量很重要。为此,使用了川石·克里斯坦森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生产的?149mm金刚石双心全面钻进钻头和?151mm金刚石双心取心钻头,井眼扩大值分别为19mm和11mm,
压胀式套管外封隔器研制与应用
赵立新, 任民, 刘玉民, 祁兆清
1996, 18(4): 48-4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1
摘要:
国内外固井实践证明,应用套管外封隔器可使套管与井筒之间形成永久性桥堵,是避免异常地层压力或水泥浆凝固时失重所导致的高压油气水串通,提高套管居中程度及稳定性,防止固井后发生套管外油气喷冒的有效工具,对提高固井质量有明显效果。
双扶刚性钟摆钻具的防斜降斜试验与应用
张文顺, 王亚平, 唐嘉贵, 李光翼
1996, 18(4): 50-5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2
摘要:
随着临盘地区滚动开发的逐步深入发展,沿断层小区块边缘、小位移的调整井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控制井斜角和水平位移,满足地质开发油气资源的需要,已成为钻井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
先期完成井涌油的简易处理方法
王延恒
1996, 18(4): 52-52,6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3
摘要:
在华北油田某些潜山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发育地层或溶洞储集层压力系数有些在0.96~1.00之间。在这些地区钻的生产井,一般采取先期完井方式。
注蒸汽井温度场分析计算设计原理
徐玉兵, 崔孝秉
1996, 18(4): 53-6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4
摘要:
利用汽液两相流理论和传热学原理分别建立了基本符合现场实际的注蒸汽井筒(包括井筒外部受热地层)的温度场分布模型及井筒内部的蒸汽流动模型,并将这两种模型藕合在一起编制了相应的温度场分布分析计算软件ISTAP。为了得到精确性较高的注汽过程蒸汽流动参数和温度分布,模型不仅考虑了井下封隔器和填充绝热材料的隔热管的使用及影响,还采用了更为合理的井底传热边界条件,并在瞬态地层温度场的分析中使用了边界适应性较好、计算精度较高的步进积分有限单元法。不仅给出了编程的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还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井筒温度场计算精度
三层球体式胶囊破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
谢建利, 张玉田
1996, 18(4): 62-6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5
摘要:
三层球体式胶囊是用物理方法将囊核、囊幔、囊壳(包衣)三层结构粘结包裹在一起制成的。囊核和囊幔的主要成分为过硫酸铵主体,囊壳采用隔水、耐温、缓慢油溶性较好的聚合物材料。该破胶剂能有效地将冻胶压裂液与过硫酸铵破胶剂隔离,并能在不造成压裂液性能(如流变性、滤失性、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大剂量、高浓度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提高了加入浓度,而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具有延缓释放、触发整体释放和破胶更彻底等特点。
继注水后向轻质油油藏注空气的探索
罗景琪, 陈学周
1996, 18(4): 68-7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6
摘要:
对于许多处于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阶段的轻质油油藏,注入空气具有多种提高采收率机理和作用,尤其是深部油藏,可获得独特的经济技术效果。本文介绍有关注空气的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与先导试验设计,同时探讨这种工艺方法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效果。
斜直井示功图预测的有限元法
张继芬, 宋洪才, 王卫东
1996, 18(4): 75-7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7
摘要:
借助有限元法建立了斜直井抽油杆系统的动力方程,该模型既适于单级杆柱,也适于多级杆柱。该模型经修改后还可用于任意斜井的抽油杆分析。通过求解该方程,可计算各节点不同时刻的位移,计算出载荷,绘出各节点功图。文中介绍了求解该方程的一些特殊处理,可节省微机内存,适于微机上运算。
斜井抽油扶正技术研究与应用
魏志刚, 胡小兵
1996, 18(4): 80-8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8
摘要:
磨损、杆柱脱扣、遇阻等是斜井生产中的普遍现象,是威胁斜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几种扶正工具及其特点,抽油杆和油管扶正器安放间距确定方法,为解决生产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在21口井的生产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试验井免修期达到了试验前的1.8倍。
支撑剂裂缝渗透率差异及其优质问题对压裂后经济净现值的影响
朱文, 朱华银
1996, 18(4): 85-8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19
摘要:
对不同铺置浓度的支撑刻裂缝导流能力及渗透率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支撑剂导流能力及渗透率与铺砂浓度的关系;并使用二维教学模型以渗透率为变量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渗透率差异对增产效果与经济净现值的影响,这对正确地进行优化压裂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防止蜡在固液相界面上结晶的化学材料
田军, 徐锦芬, 薛群基
1996, 18(4): 90-9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20
摘要:
简述了蜡在固液相界面上结晶机理。强调了以使用蜡结晶抑制剂和亲水/疏油保护涂层的方法来产生防蜡结晶的协同政应,从而可节省资金,给石油开采工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黄原胶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罗洪友, 雷江西, 徐波翔, 李宇乡
1996, 18(4): 95-9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21
摘要:
黄原胶调剖剂具有增粘性、抗盐敏性、抗剪切性等优良特性,适合在高矿化度地层中进行大剂量深部调剖。本文介绍了黄原胶的研制、室内岩心模似试验、技术特点、矿场试验及效果.结果证明,黄原胶的应用可以改善整个井组注采动态,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和油藏的注水采收率。
Z331系列封隔器
向瑜章
1996, 18(4): 100-10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22
摘要:
油田上目前常用的几种封隔器结构比较复杂,尘封和解封需要一定条件,对井况有特定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自封式封隔器,该片隔器采用液压自封原理,取消了封隔器的坐、解封机构和相应的操作。现场试验表明,这种新型封隔器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抽油机井套管堵水工艺技术
王兆凤, 李善维, 罗玉儒
1996, 18(4): 103-10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4.023
摘要:
针对抽油机井化学堵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程序复杂、周期长、费用高、影响油井产量等问题,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化学堵水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与套管堵水相配套的YA4、YF2堵水剂,开展了套管注入堵水工艺技术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