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1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有扶正衬管的双层组合套管的研究
龚伟安
1996, 18(3): 1-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1
摘要:
一般情况下,双层组合套管的抗外挤压力大于内、外层套管的抗外挤压力之和,其充要条件是环形空间完全被水泥封固,因此固井时必须提高顶替效率。套管偏心是影响顶替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在内层套管上用衬管来固定刚性旋流扶正器的双层组合套管的新结构,一是扶正器可保证套管同心;二是水泥浆成旋流状,可进一步提高顶替效率;三是衬管也有助于提高组合套管的抗挤毁能力。
油水井套管变形损坏的模糊评判
张效羽, 张先普, 赵国珍, 孙建华, 刘积松
1996, 18(3): 9-1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2
摘要:
造成油水井套管损坏的原因很多,机理复杂,很难通过已知条件来判断井下套管的损坏情况,更无法对其进行预测。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大量现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起套管变形损坏原因与结果之间的新型关系,可以利用生产现场的已知条件对套管变形损坏情况进行判断,也为预测套管寿命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新型非密封滑动轴承牙轮钻头的试验研究
王镇泉, 巩立根, 谭春飞, 蔡镜仑
1996, 18(3): 15-2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3
摘要:
密封滑动轴承牙轮钻头的密封圈工作条件恶劣,极易损坏;密封圈占据了轴颈的一部分空间,使钻头承载能力减小,这些都降低了钻头的使用寿命。通过滑动轴承失效原因的分析,提出非密封滑动轴承牙轮钻头的轴承表面应采用硬度大、热稳定性好的材料,轴承摩擦副应采用硬-硬配对方式。经过对WC-Co类硬质合金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分析,用新的轴承结构解决了硬质合金脆性问题,并研制出新型非密封硬质合金滑动轴承牙轮钻头。室内试验表明,硬质合金摩擦副具有良好的抗磨粒磨损能力,可用于牙轮钻头非密封滑动轴承的滑动表面。现场初步试验证明,新型非密封硬质合金滑动轴承牙轮钻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发展高速滑动轴承牙轮钻头和小尺寸滑动轴承牙轮钻头的有效途径。
利用测井资料进行钻头选型
孙颖, 李振选, 赵德喜, 牛爱娟
1996, 18(3): 21-2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4
摘要:
钻头选型是钻井施工的首要问题,岩石力学特性是进行钻头造型、制定钻进参数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起预测岩石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可以预测岩石的牙轮钻头可钻性、PDC钻头可钻性、塑性系数、硬度、抗剪强度等参数,并建立全井连续剖面,从而对钻井作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亚肯3井深井侧钻技术
杨锦源, 邓兴德, 潘卫国, 耿宝和
1996, 18(3): 27-3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5
摘要:
塔北亚肯3井设计井深6200m,钻至5546.33m时发生盐层卡钻,处理事故中钻具又折断,被迫填井侧钻。第一次侧钻因螺杆钻具事故而失败。第二次侧钻,侧钻点井深5100m。在井深、温度高(实测112℃)、压力高(钻井液密度1.74g/cm3)、地层可钻性差、工具面不易控制的情况下,采用螺杆钻具和有线随钻测量技术侧钻成功,并将?177.8mm尾管安全下至井深5656.73m。
定向井扭方位三维轨迹设计简易解析法
胡丰金, 庞保军
1996, 18(3): 32-3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6
摘要:
钻定向井过程中,当预测到井眼轨迹不能按设计要求中靶时,就需要扭方位施工。扭方位井段的轨迹设计是一个三维计算问题,在现有诸多设计方法中,所使用的公式多,且计算复杂。本文给出一套简便易行的扭方位三维轨迹设计解析法,经实践检验,可满足现场需要。
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优选新方法
李琪, 田和金
1996, 18(3): 37-4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7
摘要:
用一组关于钻井液组成、性能、特点、使用条件等的特征参数来定量描述各种类型的钻井液,并用模糊数学模式识别的方法,根据地质和工程条件,优选一种适宜于油气储层的最佳钻井液体系。为便于现场应用,还提供了具有体系优选等多种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程序。
钾钙基沥青树脂两性离子聚合物重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周华安
1996, 18(3): 42-4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8
摘要:
试验中,筛选出两性离子型抑制性降粘聚合物XY27做为核心聚合物,并加入弱分散剂、封堵剂、防卡剂、加重剂等成分,配制成钾钙基沥青树脂两性离子聚合物重钻井液,应用于4500~5500m直井和定向井中。应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流变性、抑制性、防粘卡效果、高温稳定性和较强的剪切稀释性、滤失造壁性、防塌能力和抗可溶性盐类污染能力。钻井液密度高达1.96g/cm3,机械钻速提高18%。
钻井液密度低就能保护油气层吗?
杨振杰
1996, 18(3): 48-5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09
摘要:
钻井过程中,正向压差对油气层既有污染的一面,又有保护的一面,关键在于能否迅速形成牢固而致密的滤饼。平衡钻井或近平衡钻井由于压差过小,对高质量滤饼的形成和巩固不利,所以更易造成油气层污染。若采用屏蔽暂堵技术,适当高的正向压差有利于迅速形成强度高、致密性好的滤饼,同时兼顾了井控安全和井壁稳定,所以更有利于保护油气层。
循环通道式导斜器在开窗工艺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分析及处理办法
蔡长宇, 刘杰
1996, 18(3): 53-5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0
摘要:
在200多口侧钻井中,采用循环通道式导斜器进行套管开窗侧钻的井约占总数的80%,而沿着循环孔道将导斜器铣坏甚至使导斜器报废的就出现过6~7井次,曙1-39-新38井就是其中的一例。
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对优化砂岩酸化设计的作用
汪绪刚, 胡恩安, 蒋建方, 蒋卫东
1996, 18(3): 54-5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1
摘要:
以往研究砂岩基质酸化最常用的方法是短岩心酸化流动试验,本文提供了一种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研究新方法。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前置盐酸和低浓度氢氟酸有利于提高酸化效果,残酸离子分析证实高温地层酸化极易形成Si(OH)4沉淀。但短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结果为:加大酸液浓度和用酸强度有利于提高酸化效果。对比短岩心和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结果表明:只有模拟就地条件下的长岩心酸化流动试验才能更好地优选酸液体系,达到优化酸化设计的目的,经现场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岩石弹性模量与毕奥特(Biot)系数在压裂设计中的应用
张保平, 申卫兵, 单文文
1996, 18(3): 60-65,7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2
摘要: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油藏介质——岩石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国外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石油工程问题,如:井筒稳定性、产砂预测、地面沉降及水力裂缝扩展机理等所涉及到的岩石力学问题。本文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描述了岩石弹性模量对压裂裂缝几何形状、施工压力等的影响,并给出了毕奥特系数的试验方法及其在水平应力计算中的应用。
油井重复压裂技术在马西油田的应用及认识
李文瑞, 李延美, 何志勇
1996, 18(3): 66-7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3
摘要:
大港油田大部分油井都经过压裂改造措施,这些压裂过的井经过一段时间生产后,目前都已失去增产效果,如何使用压裂技术再一次提高油井产量,无疑对这类老油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马西油区为例,较全面地介绍了马西重复压裂的做法,对重复压裂工艺方法、选井原则、压裂时机进行分析探讨。
蒙古林油田砂岩油藏注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
李善维, 张振清, 杨永祥, 张宪民
1996, 18(3): 72-7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4
摘要:
以油藏地质特征、开发状况、筛选的聚合物特性等为依据,充分应用目前注水、采油、化学调剖、地层测试及室内试验技术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软件计算、优化决策、对比论证、专家咨询等方法,在注入工艺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注入工艺管柱、工艺参数及单井注入性试验设计,并对A16井注入性试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对矿场实施注聚合物试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聚合物驱注入方式敏感性研究
王新海, 王德辰, 郭卫忠
1996, 18(3): 79-8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5
摘要:
设计了6种不同注入方式,利用三维两相四组分聚合物驱模拟器,研究了在不同非均质类型、不同各向异性、不同转注时间情形下,聚合物驱油效益对注入方式的敏感性。一般来说,水驱效果愈差的油藏对聚合物注入方式愈敏感,对于纵向层内非均质油藏,正韵律比反韵律对注入方式更为敏感;对于平面非均质油藏,主流线高渗油藏比主流线低渗油藏对注入方式更为敏感;早转注聚合物溶液比晚转注聚合物溶液对注入方式敏感。
用表面活性剂控制蒸汽驱时注入蒸汽的流度
绳德强, 张丽虹, 白燕
1996, 18(3): 83-8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6
摘要:
通过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热稳定性和降低蒸汽流度的测试,系统地研究了脂肪族α-稀烃磺酸盐的结构、分子量及浓度、蒸汽干度、非凝聚性气体和电解质对泡沫效率的影响;发现表面活性剂结构和分子量是影响蒸汽驱时注入蒸汽流度降低的重要因素,而其浓度仅影响有效泡沫的生成时间,对泡沫效率影响不大。一定量的非凝聚性气体,对提高蒸汽泡沫的效率也十分重要,而盐类对发泡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胜利油田火烧油层先导性试验研究
张宗源, 谢志勤
1996, 18(3): 88-9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7
摘要:
火烧油层是国内外热力开采稠油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简述了胜利油田火烧油层先导试验室内研究、火烧工艺装备技术、现场试验、存在问题及认识。胜利油田火烧油层先导性试验研究,为火驱法开采稠油提供了借鉴。
HRV-2稠油降粘剂的研制与评价
杨服民, 王惠敏, 底国彬
1996, 18(3): 93-9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8
摘要:
HRV-2是一种专用于稠油的新型降粘剂,适用于不含水或低含水稠油的掺水降粘,它既能与稠油中的有机酸反应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起到降粘作用,又对原油脱水没有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使用效果分析,说明该剂对后续工艺没有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降粘剂。
HB-100/70压裂井口装置研制成功
韩振华
1996, 18(3): 97-98,10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19
摘要:
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改造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要措施,为适应改造深部砂岩油层的需要,华北油田引进了美国道威尔公司的千型压裂车组和西方公司的140型超高压压裂车组。
大庆机械采油的发展趋势——潜油电机驱动螺杆泵采油
张扬, 汪玉华, 张忠宝
1996, 18(3): 99-10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20
摘要:
目前大庆油田机械采油方法是以游梁式抽油机为主导的有杆采油,笔者根据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从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出发,提出一个新思路。
压缩式小直径封隔器的设计与应用
高升斌, 丁健, 王泽生
1996, 18(3): 101-10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21
摘要:
在注水开发的油田中,油水井的套管变形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这给油田的高产稳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5年开始研究小直径封隔器。
膨胀水泥堵水工艺在英台采油厂的应用
李洪顺, 严立宽, 孙文涛, 刘世杰, 刘兴忠
1996, 18(3): 104-10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6.03.022
摘要:
膨胀水泥堵水全称为膨胀硫铝酸盐水泥堵水。该技术为分层堵水,特点是堵后井下不留水泥塞,并具有施工简便、安全可靠、封堵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