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16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求解井底钻具组合大变形的纵横弯曲法及其在导向钻具组合分析中的应用
苏义脑
1994, 16(6): 1-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1
摘要:
在中半径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井底钻具组合(BHA)的力学特征属于大变形小应变性质。本文在求解BHA小变形的纵横弯曲法基础上,经过理论扩展,提出了求解BHA大变形的纵横弯曲法,列出了转盘钻下部钻具组合的三弯矩方程组及钻头侧向力和倾角公式;进一步导出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导向动力钻具组合的三弯矩方程组通式,并以单弯稳定器钻具为例进行求解。文中给出了几条分析结论,可供设计和选择导向钻具组合时参考。
转盘与单弯螺杆钻具联合钻进的力学分析及其应用
龚伟安
1994, 16(6): 7-15.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2
摘要:
对转盘与螺杆钻具联合作业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给出了钻头在不同条件下的绝对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给实际钻井工作带来的影响;给出了转盘与螺杆钻具联合作业时新井眼直径的理论值。本文首次提出了井下钻具自转与反向公转的K-H-V运动模型,据此论证了转盘与单弯螺杆联合作业时,弯接头上将产生反向卸扣力矩及其所带来的危害。所得出的转盘与螺杆联合钻进作业时的有关结论,将有利于现场技术人员指导水平井和丛式井的钻井工作。
宾汉流体定向井注水泥顶替机理
郑永刚
1994, 16(6): 16-2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3
摘要: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研究了定向井注水泥的顶替机理,并提出了反映垂直井、水平井及定向井注水泥过程的数学模式。利用数值方法求解了垂直井、水平井的顶替模式,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利用前人的实验数据,对本文的部分数学模式进行了验证,其吻合程度满足工程要求。
套管密封性能评价方法新探
刘汝福, 陈毓云
1994, 16(6): 24-28.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4
摘要:
分析了目前采用的套管试压方法存在的稳压时间短和压力表量程大等问题,提出了新的套管丝扣密封性能评价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燃爆技术在胜利油田套管损坏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孙宝伟, 谷祖德
1994, 16(6): 29-33.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5
摘要:
套管损坏综合治理是老油田增产挖潜的重要措施,而燃爆技术则是套管损坏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胜利油田套管损坏现状和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爆技术对套管损坏进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和工艺方法,并例举了现场施工的实例,对用该技术进行套管损坏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荆丘地区防止膏盐层挤毁套管的钻井完井工艺
王合林, 薛宥堂, 孙保民
1994, 16(6): 34-39.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6
摘要:
膏盐地层塑性蠕动产生的非均匀载荷使套管挤毁或变形。解决的办法包括抑制或减轻非均匀载荷的产生和提高套管强度。本文介绍荆丘地区钻井完井过程中抑制非均匀载荷和提高套管强度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双层组合套管的设计和固井施工工艺。
振动固井技术综述
李玉海, 赵立新, 王军荣
1994, 16(6): 40-42,5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振动固井技术改善固井质量的作用及其机理和已经研制成功的振动固井装置及其现场应用效果。
海绵取心工艺在SZ36-1油田的应用及其评价
姜伟
1994, 16(6): 43-4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8
摘要:
渤海辽东湾SZ36-1油田开发实验区为满足开发的要求,需要准确地测定储集层的油水饱和度、渗透率及储集层液体的性质等资料。为此,首次使用美国DBS公司的海绵取心工具在极松散的油砂层取心。本文介绍了海绵取心工具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并根据使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今后使用海绵取心工具积累了初步经验。
固井工艺技术小革新二则
程建中
1994, 16(6): 48-50.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09
摘要:
辽河油田钻井二公司在固井作业中搞了多项技术革新,现介绍二则如下。
砂岩酸化用土酸中盐酸的作用效应
张黎明
1994, 16(6): 51-57,7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0
摘要:
用盐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液——土酸酸化砂岩油气储层是使用时间最早,目前仍普遍采用的增产工艺技术。大量研究表明,砂岩土酸酸化效果,不仅取决于土酸中氢氟酸的作用,而且还与其中的盐酸作用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人们对前者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后者的认识却不够全面,为此,本文就砂岩酸化用土酸中盐酸的作用效应的4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氢氟酸主要作用型体的分布;酸岩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氢氟酸自身的酸蚀能力;酸化二次沉淀的产生。
塔中石炭系砂岩储层损害矿场评价
王新海, 夏位荣
1994, 16(6): 58-61.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1
摘要:
本文利用地层测试资料,在对塔里木塔中石炭系砂岩储层的污染程度、污染深度及措施增产率进行评价时,根据离井轴愈远污染愈轻的现象,首先对表皮系数进行了分解,加深了地层测试资料的应用,对矿场进行增产措施有指导作用。
粘土颗粒堵剂封堵大孔道配套技术
梁开方, 张勇, 田玉珠, 安炳生, 苏同起
1994, 16(6): 62-68,7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2
摘要:
在调研分析国内外堵水调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工程认真地组织了这个研究试验项目。首先,从油藏描述搞清沉积相和剩余油分布入手,经过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注示踪剂等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对油藏分层静动态的认识,经过系统室内试验,研究筛选出廉价的粘土颗粒堵剂,建立了优化设计方法,得出最佳方案,确定了适应大剂量封堵大孔道的多段塞双液法施工程序,因地制宜地配套了立式电泵堵水工艺,进行了科学的效果综合评价,形成了封堵大孔道控水稳油的配套技术。该技术研究了粘土的各项性能,封堵机理,与其配套的技术结合起来,经现场34
油井树脂小球堵水剂及其制法
高振环, 陈静惠, 宋合龙
1994, 16(6): 69-7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3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油井树脂小球堵水剂。它是将配入软化剂和固化剂的环氧树脂加入分散介质中,制成树脂小球,在树脂小球胶化后和固化前,用液体携带注入油井的出水层位,分散介质渗入地层,而树脂小球滤在油井与地层连通的炮眼处,经压实固化而形成坚硬的栓塞,将高渗透水淹层封堵,使油井恢复正常生产。该堵剂由于只将炮眼封堵,所以,封堵剂用量极少,封堵后能满足油井大压差生产的要求。而且成本低,强度大,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树脂小球堵水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高振环, 陈静惠, 宋合龙, 王德喜, 孙玉珠, 孙善军
1994, 16(6): 73-75,8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树脂小球堵水技术的工艺参数、注入设备及工艺过程,给出了封堵利用量的估算公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树脂小球堵水技术在大庆油田现场试验5口井,获得日降水215m3、日增油3.5t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树脂小球堵水剂达到了"堵得浅、堵得牢、用量少、成本低、工艺简单、作业安全"等技术经济指标。
用单流阀回收套管气探讨
廉火升, 冷仁春, 高朋林
1994, 16(6): 76-80,9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5
摘要:
将单流阀连接于出油管线和套管环形空间出口之间,以便回收套管气。用该方法后,井口平均套压会发生变化。文中分析了套压变化对泵效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实例,其中通过电算分析了五个沉没度、三个生产气油比下井口套压对泵效的影响(分析泵效时,只考虑了气体、冲程损失及漏失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可用单流阀回收套管气,且可获得可观数量的天然气以及可确定最大泵效下沉没度及下泵深度的结论。
低频脉冲波强化采油技术研究及试验
宋建平, 陈建华, 刘斌
1994, 16(6): 81-87.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6
摘要:
本文对低频脉冲波的技术性能、作用机理、对岩层岩心的裂缝效应、改善孔隙结构效应以及对流体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室内及现场试验。阐述了低频脉冲强化采油机理主要在于能使近井地带形成微裂缝网,疏通储层孔隙,改善孔隙中流体分布状态,降低原油粘度等。通过现场试验,证实了低频脉冲波强化采油技术可用于油水井除垢、降粘、解堵、增产增注等方面,而且该技术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被总公司新技术推广中心评为1994年油井增产优秀项目。
长冲程抽油机应用效果分析
王自治, 冯士杰
1994, 16(6): 88-92.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7
摘要:
对于有杆泵长冲程抽油工艺中的节能、泵效及系统效率等衡量抽油井生产状况的指标,已经有较系统的分析研究,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长冲程抽油的效果。本文对长冲程抽油机的抽油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论述了长冲程抽油机与常规抽油机比较有四个特点:一是可提高容积系数,具体体现是降低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变形,减少冲程损失;提高充满系数;降低漏失量,提高抽油效率。二是改善井下工作状况,减少故障,延长免修期。三是抽油机运转性能得到改善,延长使用寿命。四是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因此,长冲程抽油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分层注水井动态控制图
周继德, 唐庆春
1994, 16(6): 93-94.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8
摘要:
水驱开发油田注够水注好水是搞好油田开发的前提,为了提高注水合格率,指导水井动态分析,大庆采油二厂齐振林等研究出了注水控制图,从而使注水井的管理迈出了现代化管理的第一步。但该控制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反映分层注水的工作状况,为此,我们参照大庆采油二厂全井控制图的作法,研究出了分层注水井的控制图。
喷射清管技术
王汇川, 张永民
1994, 16(6): 95-96. doi: 10.3969/j.issn.1000-7393.1994.06.019
摘要:
喷射清管技术是取水力和机械清管技术之长,避其短的一种新的清管方法。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无旋转机件,并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在管道内转弯的能力。在清管过程中,如遇卡或其它不正常情况时,可反向打压,使其退出。